近几年来,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然而,与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高要求、高标准相比,我市家庭教育的发展依然滞后,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亟须提高。受传统教育和东莞市非莞籍人员工作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很多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素养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成为造成家校矛盾和引发不良育人事件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组织机构还不够完善,专业人员配备、队伍建设与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家庭教育服务工作的内容、方式、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法:

  一、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市一级幸福家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配备专业人才,并核定编制组建配备各区、镇街道办事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相关机构,强化全市家庭教育现代化协调小组的组织领导和功能。成立市级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制定家庭教育实施工程的方案和计划,进行家庭教育专题研究,实现科研导航,检查和评估家庭教育工程的实施进度、质量和效果。形成既有强有力的政府推动,又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还有专家科学指导的局面,保证这项民生工程的全面顺利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设“我与现代家庭教育弦和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等宣传节目和栏目,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把具有现代意义的家庭教育理念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组织“我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读书活动。结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材的使用,引入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开办家长学校、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举办家庭教育论坛,总结推广优秀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及和谐家庭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经验和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地式家庭教育。

  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幸福家庭顾问队伍、家庭指导师队伍、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优秀家长骨干队伍、家庭教育讲师队伍等的建设。全面实施中小学幸福家庭教育工程“师资培训行动计划”,培训实施本工程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和家庭教育志愿者等骨干力量,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者队伍建设;要把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纳入学校领导及班主任培训之中,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教师在推动幸福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四、拓宽服务渠道,加强家校联系。借助中华家庭教育网及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团队,通过建立网页、博客、QQ群、UC课堂等现代化手段,为家长打通学习、交流和服务通道,搭建让优秀家长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各学校要成立家校联系委员会,发挥对家庭教育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作家长辅导报告、制定家校联系卡、设立“家长意见箱”、建立“开放日”制度、开展亲子活动、开展家访活动等,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并举办好家长、好父母表彰活动,激发广大家长的热情。

  五、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家庭教育先进地区的交流,积极与高校及家庭教育专家建立长期的对口支援与合作关系,不断引进优质智力资源,促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向内涵深入发展。

  六、保障经费投入。建议市、镇两级政府给予财政拨款,保障各级各类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提案者: 骆伟

骆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市民家庭教育素质,促进幸福家庭教育工程建设的提案》(第20230264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是“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市妇联打造“玉兰姐姐”IP,擦亮“玉兰姐姐”家教计划品牌,为社区(村)家庭带去专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努力推动东莞市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百万家庭、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东莞家庭教育对象特点分析

  东莞是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城市,2020-2021学年东莞非高等教育的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达162.67万人,其中非本市户籍学生数共108.53万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66.72%。义务教育阶段的非本市户籍学生数76.02万人,占比达68.62%,高于深圳的59%;学前教育阶段的非本市户籍学生数25.36万人,占比达68.40%,高于深圳的47%。流动儿童已成为东莞儿童的主体,是我国流动儿童占比最高的城市。人口结构特殊,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家庭结构变化、教育观念多元化,加之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双减政策落地,从计划生育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三孩政策转变衍生出的家庭问题,隔代抚养问题等等,对我们推进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

  二、数实融合“玉兰姐姐”家教计划提供科学家教

  为强化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科学引领儿童扬帆启航,市妇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一个组织队伍、百个阵地、千场活动、万人参与”,把以生命教育、使命教育、公民教育等“5+N”为主题的“玉兰姐姐”家教课程送到社区(村)和家庭中。一是积极培育家庭教育社会组织、队伍,指导东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凝聚热心家庭教育的教师、心理咨询师、急救培训师等各类人才组建队伍,为家庭提供多元服务。指导家庭教育促进会申请社会组织扶持资金,开展面向全市户籍、非户籍家庭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线上线下家教课堂,惠及80多万人次,被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评估为优秀等次。二是评选东莞市优秀社区(村)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社区(村)家长学校建设,指导基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社区(村)家长学校阵地作用,全市建设社区(村)家长学校592个,培树优秀社区(村)家长学校46个,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村(社区)家长学校作用。三是打造东莞市家庭教育“数实融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联合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司法局、市卫健局、团市委、市关工委11个部门建设“数实融合”家庭教育指导综合服务平台和玉兰姐姐信箱,并镶嵌入东莞数字政府“i莞家”,在生命全周期栏目为适龄儿童家庭提供服务,通过家教数字基础搭建、家教生活化场景构筑,让家教数字技术与实体家教发展深度融合,每年开展千场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实践活动,让玉兰姐姐家教服务在全市家庭身边。四是广泛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东莞市第二届家庭文化节,以“绽莞邑家光芒,放湾区家异彩”为主题,全年面向广大家庭推出五大篇章18项活动,广泛培树各级最美家庭、书香家庭、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广大家庭行文明、阅书香、创最美,营造全社会关注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妇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妇女联合会

                                                                                                                              2023年6月7日


市妇联:

  转来市政协提案20230264号提案《关于提高市民家庭教育素质,促进幸福家庭教育工程建设的提案》收悉,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为发挥好中小学、幼儿园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市教育部门前期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以“规范化家长学校”品牌建设为抓手,促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开展。我局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本地区本学校本单位的活动场所、场馆、实践基地等资源,家长学校要做到“十有”;要开足开好家长学校课程,每年级每学期不少于2次4课时 ;要组织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要充分利用本地区本学校本单位的活动场所、场馆、实践基地开展亲子实践活动;要发挥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的优势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不断完善我市中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另一方面,市教育局关工委大力推动我市各镇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建设工作,至今已经建成3个“实验区”并通过验收,有25个镇街正在实践创建当中,预计到2023年底,全市所有园区镇(街)都通过验收,很好地推动我市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办学水平。

  二、品牌课程资源推送,推动中小学校开足、开好家教课程。为促进全市中小学校开足开好家长学校课程,落实《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品质提升计划(2019—2021年)》,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校印发了《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指南(试行)》,并分学段开发设计了对应的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课程,建立家庭教育“课程超市”供各中小学校参考。我市开发了多个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品牌家庭教育指导栏目,有高品质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名家论坛、家长成长直播公开课、“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活动、育儿之道网络直播公开课、慧家长心语、东莞日报家教专栏等,形式多样,品牌化、立体化、规模化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唤醒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意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打造市、镇、校三级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师资成长路径,强化家教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以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已要求全市中小学校专人负责、专项经费拨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并推出多个与中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资培养相关的方案与文件,从市级“家庭教育慧导师团”到镇级“家长教育讲师团”再到各学校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科学规划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成长路径,夯实我市中小学校家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2021年家庭教育也纳入我市学科专业化发展路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参与全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评选,属于教师个人市荣誉项目,以鼓励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资专业化发展。市教育局将持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我市中小学校家庭教育专业师资建设。

  四、全方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23年3月开始,我局围绕“如何当 好家长”开展每月一主题家庭教育大家谈的学习讨论活动(寒暑假除外)。引导家长科学养儿和育儿,自觉学习好方法、营造好关系、建设好家风、成为好家长,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好家长。至今约有650万人次观看。

  特此函达。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6日


办理单位: 市妇联,教育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