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战略的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 之一。东江(东莞段)内河航运是珠江—东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 区产业链、供应链经济联系的天然纽带,是我市外向型经济持续 发展、内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的商贸物流的重要通道。2019 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 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 因此,作为打造我市复合交通 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集疏运方式,内河航运在支撑东江流域经济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和投资、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的任 务的重要地位将会持续凸显。

  据了解,目前我市东江(东莞段)的内河航运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有效发挥,高等级航道里程少,规模化、专业化港区不足, 船舶船型标准化程度低,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运输发展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高等级航道网建设与水运发展不相匹配。 “十一五”以来,我市内河航道完成了东江下游、倒运海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 建设,辖区1000吨级以上内河航道里程 92 公里,占总里程的 14.3% 。但航道建设步伐总体过慢,高等级航道占比明显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莞港江海联运的整体发展。

  第二,桥梁制约航道高等级发展。我市属于水乡地区,内河桥梁众多,部分高等级航道受到桥梁通航净空影响,桥梁更新周期长、难度大,制约了航道进一步升级扩能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内河岸线利用及内河水运发展不充分。我市内河岸线资源丰富,但规划作为内河港口岸线的仅 7.8 公里,零散分布于内河水道。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内河码头因处于城市功能区,港口纵深发展及陆路集疏运均受到较大限制,且受到航道等级和桥梁通航净空影响,可通行船舶吨级较小,内河码头发展受到限制,内河水运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法:

  一、支持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建设。2021 年,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内河航运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其中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将打通东江中上游主通道,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强化我市与东江上游地区的水路集疏运。建议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建设,力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履行属地政府在完善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建设责任。

  二、建议推进东莞水道扩能升级工程。针对我市航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补齐航道基础设施短板。建议市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争取把东莞水道扩能升级工程纳入“十五五”时期省级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项目库。

  三、加快我市内河港口项目建设和整合。目前,我市除了东莞港之外,还有莞城港区、石龙港区和中堂、万江、望牛墩、麻 涌、新民、洪梅等一批水路进出口货物装卸点,存在着“小、散、 乱”以及布局不合理的情况。 因此,要积极推进我市内河港口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港区建设,清理整合“小、散、乱”作业港口和码头,进一步完善我市内河港口规划布局,提升港口码头泊位能力。

  四、优化我市内河航运服务体系。一方面积极推动智慧航道建设。航道管理养护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为船舶提供及时水运 信息等高质量服务;结合东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港行政 务服务系统迁移上云,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助力我市内河航运安全高效有序运行。另一方面推进水上绿色服务 区建设。按照《广东省航道发展规划 2020-2035年)》,在东江北干流建设一个提供船舶水污染接收、加油加气、岸电供水、应急 保障、船员服务的水上绿色服务区。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