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出台了《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新立柱”,牵引带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有以下优势和机遇:
一是产业基础较好,积累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截止2021年,我市新能源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591.68亿元,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在锂电池制造、材料、设备、产品等领域全链条生产体系比较完善。
二是具有极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周边聚集了包括比亚迪、广汽、华为等一大批新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从研发、测试、到生产需要大量的产业资源配套和产业服务支持。我市能够完整的承接相关龙头企业技术转移应用,产品测试打样和生产落地。
三是政策红利集中呈现。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新引擎。
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存在以下问题和短板: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产出能力不足。在市场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需要“外出找方向,外出找技术”。
二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聚集效应,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缺失,行业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和链主企业。按照企业的话说,我市新能源产业圈子小,企业需要跑到外面去混圈子,跟着圈子才能找到机会和市场。
三是缺乏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研究团队及人员,我市亟需引进及培养产业的专业人才。
办 法:
依托我市在新能源产业长期积累的产业链优势,充分借力周边已形成的产业龙头格局;充分发挥产业覆盖半径优势;因地制宜,将东莞打造成大湾区新能源产业技术转移应用中心。在产业链发展的位置上抢位前端,整体带动我市新能源各板块的发展,从产业技术源头和产业需求上获得先发优势,积极承接相关新能源产业材料、设备、技术的实验、检测、打样、生产制造和服务,构建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一地一链一集群”整体规划。以目前我市科技部门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材料试验基地为依托打造新能源产业技术转移应用基地。系统梳理当前新能源产业链条变化和趋势,找准高附加值和发展空间大的相关板块,作为技术转移应用的重点招引方向,通过中试熟化及概念论证等,推动成果应用转化落地,广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研发企业到基地完成实验、打样、调试等研究成果转移工作,形成产业辐射和带动,协同带动我市产业链的发展,将东莞新能源的发展升级换代。结合产业技术转移应用基地的打造,整体规划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筑巢引凤,专项政策招引龙头入莞。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进入技术转移应用基地,在生产研发空间、研发费用、企业税收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前置条件是相关产品最终能在我市落地生产。
三、加强产业人才招引。探索开展新能源产业紧缺型专项人才计划,成立专项协会和组织,构建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和人才圈子、打造人才交流合作的本地半径,让更多行业优秀人才进莞来。优化在莞高校新能源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项目,预备一批可投入新能源产业科研、生产的高质量人才。
四、加强产业专项招商和宣传,举办新能源产业技术大会。通过大会举办,广泛宣传和明确技术转移应用中心的定位,在产业链条分工中明确我市的价值定位,吸引全国更多优秀团队和优秀企业来莞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我市新能源产业。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