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城乡社区治理中的基本单元,事关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我国住宅小区基本实行商业化物业管理模式,住宅物业管理事关群众生活质量,物业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社区保洁和项目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能够通过购买物业服务获得高品质的,宜居的社区环境提升。

  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东莞商品房住宅小区极速增多,物业管理公司也迅猛发展。与之相反地,物业公司服务的质量却没有得到提升和社区居民的满意评价,物业公司工作未落实到“服务”本质上去。居民和物业服务公司之间矛盾、纠纷也迅速增长,今年3·15期间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消协受理的物业服务投诉案件为8929件,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约53%。在2021年,腾讯房产针对全国218个城市的36726名业主进行调研,形成的物业服务调查报告显示,其中84.72%的业主给自己所住小区的物业服务评分为不及格,超90%业主想换掉自家的物业公司。2021年底,央媒经济日报刊刊登评论文章指出当前物业管理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物业公司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内容单一,对物的管理缺失,对人的服务兼顾不够服务水平偏低;物业收费不规范,少服务多收费、重复收费、收费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小区公共收益部分做不到公开透明;小区业委会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业主权利被限制。

  以上种种,可见社区居民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物业管理行业已经到了再审视和再定位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法:

  1.实行双领导制度,即房管所负责物业的行政业务指导、小区业委会的成立工作,物业日常工作由属地社区直接领导,将物业服务和业主委员会纳入社区管理范畴。小区治理是基层治理中一个最微小的缩影,社区应当有权对其区域管辖范围内的住宅小区日常事宜进行管理、监督。因此,应尽量把小区物业及业主纳入基层组织统一管理,融入当地民众,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优势和作用。

  2.强化社区对小区物业日常工作事宜的能动管理、监督,将物业公司的服务工作纳入每年的绩效考核当中。物业服务公司应在社区进行登记备案。同时,由社区配备物业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管,督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形成有效的网络基层监管体系。探索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

  3.以具体单个商品房项目为单元,探索建立“社区+业委会成员或业主+物业服务公司成员”三人小组议事制度,处理小区物业日常事务及纠纷。赋权社区牵头、组织、联合其他部门协调处理小区物业纠纷或由社区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将基层矛盾就地化解,消化在萌芽状态。

  4.理顺收费机制,实行物业收费固定化、公开透明化,每年由房管所组织,聘请第三方审计小组对物业公司每年的财务、小区物业账目收支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公告。该分配给业主的依规分配,该由物业公司赚取的利润归物业公司,明明白白,重拾小区业主对物业公司及物业服务的信任。

  5.鼓励成立国有物业服务公司或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参股物业公司,从事住宅小区的物业日常管理服务,坚持业主居民化、物业服务化,平等和谐的共同参与小区日常治理,促使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业主安居乐业。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