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广东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东莞市委市政府迅速反应,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努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东莞新担当、作出东莞新贡献。
  周边城市也在行动。深圳提出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连续实施5年的进度,向企业提供“工业上楼”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珠海聚焦“产业第一”,提出要在两年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产业发展新空间;中山市已有超1.4万亩低效工业用地被拆除整理出来。
  面对各地如火如荼的招商态势,我们需要两手抓,不仅要通过腾空间、定政策、优营商、走出去;同时也要招引域外成长性企业和留住优质的成长性企业,让企业在东莞生根发芽,持续的创造价值,为东莞经济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我市招商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是:
  一、土地资源紧缺,产业空间受到制约。东莞陆地面积仅2460平方公里,已开发土地的利用呈现零碎化、低效化的局面。全市约423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零散分布于超过2万多个地块,面积小于75亩的地块占比超90%。其中,村级工业园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的70%,并且园区企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土地产出较为低效。目前,全市60%的镇拿不出500亩以上的土地承载新增的产业项目,甚至较难满足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的诉求,这些企业容易流失到其他区域。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整备产业空间,是非常正确的做法,关键是如何实现有效招商引资。
  二、政府招大商为主,难以兼顾成长性企业。因为土地资源及产业空间有限,政府肯定优先将资源配置给大企业,这是对的。但是,在招商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引进符合我市新兴产业方向的高成长性企业。成长性企业因为发展阶段原因,够不着政府土地资源支持,除了政策、人才、市场等原因,产业空间的需求,特别是稳定性产业空间需求也是比较高的。这就导致了东莞本土成长性企业坚守在东莞本土发展存在选择性的两难。
  三、存在本土成长性企业流失至其他区域情况。东莞本土成长性企业呈散落状态,由于产税不大没有得到很多的关注或重视。当这些企业由于增资扩产或者到重资产投放阶段,需要新的产业空间,特别是稳定性的产业空间时,往往会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地方而外迁至其他地区导致企业流失。周边中山、珠海,惠州等城市更是以东莞的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目标画像。譬如常平航空发动机高温涂料项目十多年扎根东莞但近期谋求落地广州某园区、大朗医用弹簧项目计划外迁等。
办    法:
  为更好的留住本土成长性的优质企业以及有机会招引域外成长性企业,结合现有政策及现状,提出建议如下:
  一、建议由政府或国资企业建设综合性或专业性产业园区,通过一事一议,全面给予分割销售政策,让企业能够有机会购买物业,能够留住本土企业或招引域外企业到东莞来。让企业能有机会获得产权的物业,让企业有恒产有恒心,企业敢于投入和承诺税收,坚定在东莞发展的信心。
  二、企业获得产权必须实行先租后售政策。企业可以优惠租金价格入驻园区,园区设定产税投要求,达产后两至三年考核期达到要求的允许企业购买,早期企业支付的租金也可计算为购买物业款项。据了解,目前深圳、珠海也在酝酿出台相应政策。
  三、实施动态管理机制,评估企业入园后的产税投达成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不能获得产权资格,甚至可以清退,腾出原来空间,让更好的企业入驻。做一块永久有产出的工业用地,也更利于政府进行综合土地整备。
  四、国企开发经验不足时,可以选择与有产业资源的优秀运营商合作。政府不仅可以整理连片土地招引链主企业,也可以让镇属国企与优秀平台企业合作,借助市场化的优势,招引留住一批补链性有成长的优质企业,助力片区形成产业聚集,同时也提高镇属国企公司的专业水平。政府在有限的人员配置下,可以做好裁判员,制定奖惩机制,动态管控。

提案者: 冯敏治

市发展改革局:
  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232号《关于招引及留住成长性企业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委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对于“建议由政府或国资企业建设综合性或专业性产业园区,通过一事一议,全面给予分割销售政策,让企业能够有机会购买物业,能够留住本土企业或招引域外企业到东莞来。”的建议。
  当前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参与产业园区开发、产业招商、产业运营及产业配套服务等各项工作,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强化国企引领推进机制。对市属国企、镇(街道)属企业开发建设的优质产业空间产业用房可100%向优质企业分割销售”;中共东莞市委办公室、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整备连片产业用地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落实2023年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硬任务”的实施方案》提出“现代化产业园区内‘工改M1’项目容积率上不封顶,净地块容积率可直接赋值4.0,也可按区片容积率落实。产业园区内‘工改工’项目生产用房分割转让比例提高至100%”,全面给予了分割销售政策支持。

  市国资委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市属国有平台公司有关部署,会同市属国企起草并于2月10日由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城市与产业综合投资运营平台公司”实施方案》等打造市属国有平台公司方案,由东实集团立足“城市建设投资”的基础定位,以“城市与产业综合投资运营平台公司”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拓展城市与产业空间优势,更好发挥市属国企在产业投资、新型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支撑引领作用,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东实集团正在开发建设道滘镇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小河片区更新项目、推动开发建设塘厦龙背岭低成本空间项目,将建设一批高品质产业空间用房。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230232号提案的复函
  市发展和改革局: 转来《关于招引及留住成长性企业的建议》(第20230232号
  政协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有关职能,现就开展的工
  作情况回复如下:
  一、出台企业入驻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纾困政策。为创新企 业空间利用,我局认定了9个市产业转型升级基地。2022年,为 支持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基地企业纾困发展,我局印发了《关于 进一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基地企业纾困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东工信〔2022〕293号)。进一步简化企业购买产业用房入驻审 批流程、优化不动产产权证办理条件、明确不动产权证办理流 程等。实施优质企业直接办证政策,对基地内注册成立独立法 人且实际进驻基地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只要符合倍增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或规上企业条件之一的,准予其直接申请办理所 购产业用房的不动产权证,不再设置税收贡献等指标限制。
  二、推动工改工项目建设低成本产业空间。今年以来,结 合《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的工作分工, 以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为路径,负责推动形成不少于500万平方
  米的低成本产业空间。组织镇街对今年在建或年内动工的“工改
  工”项目进行梳理,汇总形成《2023年镇村工业园改造项目台 账》,合计50多个“工改工”项目预计将建设800多万的产业空间。 下来做好项目跟踪服务,探索制定财政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空 间使用成本。
  特此函复。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 年 5 月 26 日

市发展和改革局:
冯敏治委员提出的《关于招引及留住成长性企业的建议》(第20230232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2023年,我局将全面统筹推动“拓空间”工作,以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为抓手,建立产业空间资源保障体系。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资源保障。在保持区域成本优势的前提下,拓展优化与全产业类别相匹配、与各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空间。从三个层次发展提供产业空间,一是以集中连片产业空间承载龙头企业、链主项目;二是以优质产业空间支撑重大产业平台发展;三是以低成本产业空间保障中小微企业、孵化器项目等新兴企业的发展需求。
下来,我局立足全市一盘棋,统筹谋划整合新增和存量资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连片土地整备与连片“工改工”为抓手,强化空间资源保障实施路径。一是统筹发展连片增量片区。年内计划在战略性新兴基地、标准化产业片区完成土地整备5000亩,其中拟重点在麻涌基地、松山湖基地和塘厦基地完成300亩连片土地各1片。采用标准化产业片区模式推进,由市级高位统筹规划和招商,属地镇街(园区)具体整备实施,整备集中连片、规模较大、形态规整的产业用地。二是大力改造连片“工改工”片区。按照“6033战略”框架实施,即“谋划实施60个连片现代化产业园区+提供建设3种类型空间载体+建立形成3个阶段滚动开发”,由政府全面统筹实施,提供制造业全生态链的产业空间。三是分类盘活闲置产业空间。按照“以用为先、分类处置、多措并举、一地一策”思路,灵活运用指标调剂、混合处置等政策破解历史问题,加快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加强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把存量空间盘活成发展增量空间。四是分类统筹管控。产业园区内“工改工”项目生产用房分割转让比例提高至100%。对于“工改工”自改项目,属于优质企业确需分割的,须报市“一事一议”同意。
我市将通过增存互动、增存并举、资源集聚、利益平衡等一揽子空间保障发展路径,推动五年内整备10万亩连片产业空间,从中整理释放出3万亩产业净地,构建1.5亿平方米高品质工业上楼空间,建设3000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逐步形成具有等东莞特色的立体化、多层次产业空间供给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实现东莞产业空间“从无园到有园”,“从零散到聚焦”、“从传统到现代”的全面转变,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空间保障。
专此函达。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2023年6月13日

尊敬的冯敏治委员:
  感谢您对我市产业空间和引育成长性企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第20230232号提案(《关于招引及留住成长性企业的建议》)收悉。经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国资委共同研究,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快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破解成长性企业空间难题
  今年,我市出台了《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东府办〔2023〕7号),力争实现5年内打造不少于5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的优质产业空间,2023年先行启动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全力为优质成长性企业提供稳定的经营发展空间。
  优质产业空间分为销售型产业用房和租赁型产业用房。对市属国企、镇街(园区)属企业开发建设的优质产业空间产业用房可100%向优质企业分割销售。产业用房销售对象从遴选企业库中按程序选取,主要包括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和产业主管部门认为需重点支持的企业等。对于纳入优质产业空间建设清单、享受政府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建设的租赁型产业用房,其租赁价格将低于同区域、同品质的产业用房租赁价格,具体下浮幅度不低于10%。基准租赁价格按“总成本+微利”的原则拟定,租赁价格年涨幅不高于3%。租赁型产业用房享受租金优惠的租赁对象为符合产业集聚导向、经属地政府产业部门认定的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
  二、大力改造连片“工改工”片区,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
  今年,我市出台《关于整备连片产业用地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东委办字〔2023〕7号),在保持区域成本优势的前提下,拓展优化与全产业类别相匹配、与各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空间。从三个层次发展提供产业空间,一是以集中连片产业空间承载龙头企业、链主项目;二是以优质产业空间支撑重大产业平台发展;三是以低成本产业空间保障中小微企业、孵化器项目等新兴企业的发展需求。产业园区内“工改工”项目生产用房分割转让比例提高至100%。对于“工改工”自改项目,属于优质企业确需分割的,报市“一事一议”同意。
  我市将通过增存互动、增存并举、资源集聚、利益平衡等一揽子空间保障发展路径,推动五年内整备10万亩连片产业空间,从中整理释放出3万亩产业净地,逐步形成具有等东莞特色的立体化、多层次产业空间供给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实现东莞产业空间“从无园到有园”,“从零散到聚焦”、“从传统到现代”的全面转变,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空间保障。
  三、允许M0项目分割转让,形成稳定发展空间
  2022年底,我市出台《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办法(修订)》(东府〔2022〕70号)。一是鼓励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经验丰富的企业开发建设“工改M0”项目。二是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存量土地开发建设M0项目,支持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经验丰富的企业共同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三是支持高成长性企业通过“联合竞买”方式开发建设新增用地M0项目。四是对于不可分割M0项目在达产验收后,因拟上市企业作为上市主体或上市企业总部注册地使用的,允许转为可分割项目。五是对于新增用地M0项目,如确需分割转让的,可限价(成本+微利)分割转让给拟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企业的总部使用。
  四、放宽入驻企业准入条件,助力留住优质成长性企业
  2022年9月,我市印发《关于调整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可分割产业用房特定入驻企业准入条件的通知》,主要是从M0项目可分割产业用房的入驻企业范围、准入条件、审核权限及项目财政贡献考核等方面进行调整放宽,加大力度推动M0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入驻企业投产运营。自实施以来,新增引进入驻企业211家,涉及可分割产业用房44.42万平方米,投资金额50.45亿元(含购买产业用房投资33.24亿元,设备投资17.2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44.32亿元,税收3.58亿元。
  五、出台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纾困政策,简化企业入驻办证等流程
  2022年,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基地企业纾困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工信〔2022〕293号),认定了9个市产业转型升级基地,进一步简化企业购买产业用房入驻审批流程、优化不动产产权证办理条件、明确不动产权证办理流程等。实施优质企业直接办证政策,对基地内注册成立独立法人且实际进驻基地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只要符合倍增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或规上企业条件之一的,准予其直接申请办理所购产业用房的不动产权证,不再设置税收贡献等指标限制。
  六、发挥市属国企引领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我市印发《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城市与产业综合投资运营平台公司”实施方案》,由东实集团立足“城市建设投资”的基础定位,以“城市与产业综合投资运营平台公司”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拓展城市与产业空间优势,更好发挥市属国企在产业投资、新型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支撑引领作用,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东实集团正在开发建设道滘镇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小河片区更新项目、推动开发建设塘厦龙背岭低成本空间项目,将建设一批高品质产业空间用房。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7月5日

办理单位: 国资委,市自然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