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节能、环保、方便、经济等因素使自行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且对解决堵车之困有一定的疏导作用。而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电动自行车也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乐于采用的代步工具。但与此同时,因自行车而发生的车祸事故也越来越频繁。这就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究其原因,与我们的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和管理有关系。一是不少交通道路没有设自行车道,造成自行车与机动车争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在城区一些行人道上设置了自行车道,似乎是为解决自行车安全行驶,但实际有名无实。首先是因无人管理,任由机动车停放、还有大量的占道经营和堆放杂物,使所谓的自行车道基本无法使用。况且,即使这些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道可以畅行自行车,但此道又是否容许人行呢?如果容许人行,那么在自行车道上碰撞伤人,法律上应由谁负责任呢?所以在行人道上设自行车道是不妥的形象工程。另由于这些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多是铺薄地砖,经小车行驶都烂得一塌糊涂,反而成为影响形象的工程。
当然,解决自行车道好的样板也有,如莞城的运河西路、运河东路就很好,在机动车道旁辟出一条自行车道,用标志石块把机动车道隔离,在交通路口的地面还有“推车通行”的提示,确保市民在自行车道的行驶安全。又如杭州等地,在机动车道旁设自行车道,还在交通路口设帐蓬,让骑车人遇到红灯停车时避免太阳晒或风雨淋,这样人性化管理,使骑自行车的人都愿意走自行车道和听从红绿灯指挥。(当然交通管理也不可缺。)市城乡规划局日前发布公告称,南城国际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通过审批。该方案明确:城市绿道选线东莞大道东侧,沿线设置3.5米宽的专用自行车道。此外,区域内部及周边道路大多配有2米到3.5米不等宽度的自行车道。这就是东莞的城市建设设计者的人性化体现。
办 法:
1、取消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道,宁可店铺前的人行道稍窄些,在条件容许的机动车道旁边设置自行车道,并加以隔离和更多便民措施。加强管理,严禁在自行车道停放车辆,堆放杂物,占道经营。
2、自行车只准在有安全设置条件下搭载12岁以下儿童,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限行标准并走自行车道。
3、加强机动车道管理、严禁自行车走机动车道。
4、行人道上的盲人道要全面修好。
5、加强人行道的管理,严禁机动车停放和占道经营及堆放杂物。
6、要制订相关法规,加强宣传教育与违章处罚相结合,提高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