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专门以诈骗老年人为目标的诈骗犯罪案件频发,新老骗局不断翻新升级,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成为诈骗分子围猎的目标。2022年4月,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东莞市依法从严打击养老诈骗犯罪,集中办理了一批涉养老诈骗案件。从公布的案件信息来看,涉养老诈骗犯罪手段主要有“保健品诈骗”“投资理财”等几类,上述案件给被骗者家庭带来精神损失和精神损害,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有些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还有些骗局主要是通过赠送小礼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目光,接着以开推荐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虚构些高端的投资项目,编造虚假文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随后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诱使老年人投资,甚至以拉人头投资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人投资,进行非法集资,最后用老年人投资的钱进行部分返利后潜逃。
  老年人接触新事物少,警惕性低,了解接触的信息不全且接受程度低,学习能力弱,缺乏对于事物的准确判断力,容易受骗。加之老年人曾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去的经历让他们渴望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有安全感,因此,老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小恩小惠”所吸引。有些老年人缺乏关心,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没有倾诉对象,诈骗分子就抓住老年人需要聊天、倾诉的需求,对其嘘寒问暖,进而给犯罪分子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这些案件中,折射出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与家庭对老年群体关爱不足,老年群体普遍存在心理孤独、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因此,全社会应形成合力牢筑反诈防线,加大防范养老诈骗,进一步提升防诈“免疫力”,守护老人“钱袋子”。

   法:

  1.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以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为依托,以社区、街道为单位,以居委会、街道办、学校行政部门为组织,可开设老年课堂、村居老人课堂等。通过教育基地、老年课堂,以生动实在的案例对老年人开展警示教育,帮助老年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2.以常态宣传为手段,争取政府支持,把宣传的平台延伸到老年人身边。可在社区、街道,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张贴宣传海报,悬挂警示横幅,破解“免费”陷阱。还可以在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平台,建设老年之家,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娱乐设施与节目,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感。通过社交平台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开展各种社交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人的情感指数得到满足,令情感营销失去市场。
  3.加强法律宣传,促进老年人树立理性消费观。可通过社区网格员对居家老人进行走访、宣传,介绍养老诈骗的典型案例,以身边事说法,以案为鉴。同时要提醒广大市民加强对家中老年人消费的关注与引导,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掌握科学的消费知识。
  4.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打击和处罚力度。重点加强对老年保健品市场日常监管,对不法经营及早发现、及时处置。一方面要加强对实体经营的日常检查、监督,规范药品、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等产品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另一方面要同时加强对网络直播、电视直销的监管力度,对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的及时禁播、对产品下架,严重违法违规的依法注销、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提案者: 丁春波

市卫生健康局
  市委政法委:
  转来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211号提案《关于预防养老诈骗犯罪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的建议
  我国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流动老人和留守老人规模不断增加,使得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面对生活、身体状况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如患上慢病,伴侣或老友去世等,很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却往往不知道、或不愿意寻求帮助。为推动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我局将创建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作为老龄健康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国家卫健委和省卫健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全市各社区实际,明确任务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推进创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工作,让社区老年人切实共享心理关爱健康项目成果,提升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在大朗镇松木山村、万江街道谷涌社区、洪梅镇乌沙村创建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员培训和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评估,针对调查问卷结果对有焦虑、抑郁或出现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老年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效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质。
  (二)关于以常态宣传为手段,争取政府支持,把宣传的平台延伸到老年人身边的建议
  为切实做好老年人预防诈骗宣传工作,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局结合日常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行动、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疫苗接种、银龄安康行动、“智慧助老”“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对老年人“点对点、面对面”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通过印发维权防诈宣传手册、制作打击整治老年防诈骗主题宣传视频、开展普法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同时组织各镇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利用卫生健康系统媒介,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防诈骗口号,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近年来,我局联合中国人寿东莞分公司在全市持续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及“智慧助老”宣传活动。结合“银龄安康行动”,派驻“银龄安康行动”服务人员深入社区(村),针对老人常见的理财诈骗、养老诈骗、保健品诈骗、免费旅游等各种诈骗类型惯用的手段进行讲解,还通过派发防骗宣传单张、观看防骗小视频等方式向社区老年人普及防骗反诈知识。截止至目前,全市共开展防诈骗及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活动超过300场,活动覆盖的老年人超过8000人。活动期间,通过“南方+”进行媒体报道,提高活动知晓率及覆盖面。本活动的开展既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有效提升老年人抵御诈骗的能力,让老年人在信息时代建立起健康、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我局制定《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打击整治老年防诈骗主题宣传活动策划方案》,并委托南方日报通过新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通了“防范养老诈骗 东莞在行动”专区,设计了专区形象标识,并开设“最新动态、反诈骗知识”两个阅读栏,将全市制作的防范养老诈骗稿件和科普素材一键集纳,方便老年人阅读、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东莞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结合心理关爱项目、敬老月等活动持续开展“防诈骗”及“智慧助老”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防诈骗意识和识别能力,切实保障信息时代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持续开展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和文艺作品的舆论造势功能,切实让专项行动宣传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做到人人皆知、户户明了,积极营造浓厚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环境氛围。


市场监管局  
市政法委:
  根据安排,我局是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211号提案《关于预防养老诈骗犯罪的建议》的会办单位。现结合我局工作职能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我局紧密结合自身职能,排查整治涉老食品保健品安全隐患,开展涉及养老诈骗广告监测,加大对虚假宣传、消费市场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的执法办案力度。先后排查整治涉老问题隐患51个,立案查处12337平台转办线索5宗,依托东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派发主题宣传品11.9万份,发布31条相关科普推文、视频。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市政法委有关涉老年诈骗犯罪工作部署安排,依据自身职能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切实维护好好老年人消费者合法权益。


民政局
市委政法委: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建议《关于预防养老诈骗犯罪的建议》(第20230211号)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现函复如下:
我们持续对全市范围内已经登记的养老机构进行全面排查,目前全市48间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暂未发现养老诈骗的违法行为。总的来说,全市养老服务领域养老诈骗的违法风险可控,养老服务领域业态健康,较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主要做法
(一)主动牵头组织,强化责任担当。一是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市民政局专门成立打击养老诈骗行动领导工作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切实落实工作任务。2022年5月印发民政领域养老诈骗工作方案,重点排查掌握养老服务领域涉养老诈骗线索,摸排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诱骗老年人以“办卡”“充值”“投资”等形式预交高额费用等养老诈骗线索。二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养老服务场所风险隐患等级,对全市三类养老服务场所包括合法登记的养老机构、未经民政登记开展养老机构经营服务活动的场所以及从事养老服务活动的服务场所(包括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开展一次养老诈骗风险排查,建立风险隐患等级从低到高的风险管控名单,分类处置,确保不漏不落一处风险隐患点。目前已对我市48家养老机构,460家从事养老相关服务的机构进行涉诈情况排查,共发现1家养老机构存在涉诈苗头风险,已通过保密渠道提交相关线索至东莞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进行核查,并转东莞市公安局进行线索核查。
(二)规范服务秩序,健全管理机制。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全面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行业监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规范养老机构收费行为。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我市养老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制定养老机构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养老机构收费项目。二是切实消除隐患机构。针对未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8家养老机构,集中开展联合整治,取消备案登记资格,拔除隐患“毒瘤”。其中,由机构主动提出取消养老机构备案共6家,市民政局主动取消养老机构备案的共2家。三是及时上网公示。市民政局通过政府官网主动公布已备案、取消备案的养老机构备案情况,供市民及时了解养老机构的最新信息,有效地扩大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监督,推动机构诚信自律,最大限度挤压养老服务诈骗空间。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在专项活动过程中,市民政局注重加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的宣传。通过张贴海报横幅、派发宣传资料、入院宣传等形式,在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召集各村(社区)的老人在居家养老站点、各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观看防范养老诈骗公益广告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老人充分认识养老诈骗的特征、主要表现形式、常见手段、危害等,2022年以来,共开展宣教活动约140次,派发反诈、预防非法集资宣传手册等教材约15000份,张贴反诈、预防非法集资等宣教海报约3500份。同时落实针对独居、留守老年人,开展“模拟家庭”活动,共为771名老年人开展每月两次的慰问和探望活动,有效防范针对独居、留守老年人的诈骗。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问题导向,把开展行业整治规范作为铲除养老诈骗的治本之策,推动打击诈骗行动取得实效。继续动态排查我市从事养老服务活动的服务场所是否存在涉诈风险,确定养老服务领域诈骗风险隐患“红橙黄”风险管控名单,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压实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促进养老行业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分工协作。利用综合监管机制,及时与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和市金融工作局等部门协同合作,监测预警养老服务领域涉嫌诈骗行为的各类信息。同时积极做好线索举报和排查工作,对于涉及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行为的养老服务机构,纳入高风险名单进行管控,并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线索上报。市民政局也会根据涉诈线索开展排查,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场所和人员,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宣传和打击整治行动要贯穿专项行动始终,做好边宣传发动、边打击整治。同时,加强精神关怀,通过对基层街道、社区网格员、社工、志愿者以及老人子女宣传,增加对老年人的陪伴及沟通交流,给予适当提醒;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网络、面对面宣传等方式,采用老人“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宣传最新政策,普及防骗知识,增强老人的辨别能力。市民政局将视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公安局
  市委政法委:
  转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东府办函〔2023〕168号)政协提案收悉。政协委员丁春波同志的第 20230211 号提案通过大量事实和数据,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关于预防养老诈骗犯罪的建议,对公安机关打击防范养老诈骗犯罪很有启发和帮助。现将我支队关于防范养老诈骗犯罪的建议函复如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而防范意识薄弱、信息相对闭塞、养老需求高的老年人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首要目标,为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提高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加大养老诈骗打防工作力度。
  一、养老诈骗常见的类型
  1.提供“养老服务”。以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等项目为名,将老年客户诱骗至所谓的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迎合老年人需求,描绘养老项目的未来,进而以预售床位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2.投资“养老项目”。诈骗分子以免费礼品引诱老年人参加活动或者讲座,然后用高额的分红、利息等说辞诱导老年人投资养老项目,之后再设立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骗取老年人的财物,最终卷款跑路。
  3.销售“养老产品”。以免费体检、免费体验产品、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之后采取养生讲座、会议营销、商品回购、消费返利等方式诱导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或者假冒伪劣产品。
  4.宣称“以房养老”。用“以房养老”的名义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之后诱导老年人用抵押房产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荐的理财产品,最终导致老年人房财两空,甚至背负上债务。
  5.代办“养老保险”。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代办“养老保险”或者代办“提前退休”,收取老年人“材料费”“保险金”等。
  6.开展“养老帮扶”。诈骗分子主要针对空巢老人,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以各种方式对其实施诈骗。
  二、预防养老诈骗犯罪的建议
  一是联合各部门联动,共同整治。此类诈骗表现多样、情况复杂,涉及跨行业、多领域市场主体,公安、民政、住建、文旅、银保监、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工作,分析研究问题根源,研提应对策略。全面排查养老行业涉诈风险隐患,努力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二是依法打击犯罪。对涉及人数多、金额大、可能引发稳定风险的案件,提前评估风险,准确把握时机,依法稳妥查处。强化案件研判串并,特别是针对重特大团伙作案,要成立专案组实现规模化、全链条打击,着重加强资金穿透,梳理银行账户流水,捋清资金往来流向,坚持把追赃挽损作为核心要务,强化控赃追赃工作措施,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多种手段,最大程度挽回老年群众经济损失。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坚持将打击工作与宣传教育同时进行,提高老年群体金融知识水平,引导老年群体理性理财,及时公布预警提示和典型案例,深刻揭示犯罪危害,切实增强老年群众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呼吁中老年人端正养老保健理念,抵制小恩小惠诱惑,避免盲目跟风;同时提醒广大年轻人,平时要多关心家中老人,形成真正有效的陪伴,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市委政法委

  您提出的《关于预防养老诈骗犯罪的建议》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打击养老诈骗工作的关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所提建议答复
  (一)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我国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流动老人和留守老人规模不断增加,使得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面对生活、身体状况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如患上慢病,伴侣或老友去世等,很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却往往不知道、或不愿意寻求帮助。为推动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我市将创建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作为老龄健康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国家卫健委和省卫健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全市各社区实际,精心组织,推进创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工作,让社区老年人切实共享心理关爱健康项目成果,提升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在大朗镇松木山村、万江街道谷涌社区、洪梅镇乌沙村创建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员培训和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评估,针对调查问卷结果对有焦虑、抑郁或出现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老年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效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质。全市33个镇街已经建成镇(街道)“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43个,村(社区)服务室596个,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及时对老年人心理危机进行介入或转介。
  (二)规范涉老行业领域管理机制
  市场监管部门排查整治涉老食品保健品安全隐患,开展涉及养老诈骗广告监测,加大对虚假宣传、消费市场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的执法办案力度。先后排查整治涉老问题隐患51个,立案查处12337平台转办线索5宗,依托东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派发主题宣传品11.9万份,发布31条相关科普推文、视频。民政部门多措并举,全面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行业监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规范养老机构收费行为。印发《关于规范我市养老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制定养老机构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养老机构收费项目。二是切实消除隐患机构。针对未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8家养老机构,集中开展联合整治,取消备案登记资格,拔除隐患“毒瘤”。其中,由机构主动提出取消养老机构备案共6家,主动取消养老机构备案的共2家。三是及时上网公示。民政部门通过政府官网主动公布已备案、取消备案的养老机构备案情况,供市民及时了解养老机构的最新信息,有效地扩大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监督,推动机构诚信自律,最大限度挤压养老服务诈骗空间。
  (三)提高老年人防范养老诈骗意识
  为切实做好老年人预防诈骗宣传工作,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市结合日常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行动、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疫苗接种、银龄安康行动、“智慧助老”“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对老年人“点对点、面对面”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通过印发维权防诈宣传手册、制作打击整治老年防诈骗主题宣传视频、开展普法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同时组织各镇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利用卫生健康系统媒介,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防诈骗口号,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近年来,市联合中国人寿东莞分公司在全市持续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及“智慧助老”宣传活动。结合“银龄安康行动”,派驻“银龄安康行动”服务人员深入社区(村),针对老人常见的理财诈骗、养老诈骗、保健品诈骗、免费旅游等各种诈骗类型惯用的手段进行讲解,还通过派发防骗宣传单张、观看防骗小视频等方式向社区老年人普及防骗反诈知识。截止至目前,全市共开展防诈骗及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活动超过300场,活动覆盖的老年人超过8000人。活动期间,通过“南方+”进行媒体报道,提高活动知晓率及覆盖面。宣传活动的开展既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有效提升老年人抵御诈骗的能力,让老年人在信息时代建立起健康、财产安全的保护伞。开通“防范养老诈骗 东莞在行动”专区,设计了专区形象标识,并开设“最新动态、反诈骗知识”两个阅读栏,将全市制作的防范养老诈骗稿件和科普素材一键集纳,方便老年人阅读、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东莞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在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张贴海报横幅、派发宣传资料、入院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在村(社区)居家养老站点、各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播放防范养老诈骗公益广告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老人充分认识养老诈骗的特征、主要表现形式、常见手段、危害等。2022年以来,共开展宣教活动约140次,派发反诈、预防非法集资宣传手册等教材约15000份,张贴反诈、预防非法集资等宣教海报约3500份。同时落实针对独居、留守老年人,开展“模拟家庭”活动,共为771名老年人开展每月两次的慰问和探望活动,有效防范针对独居、留守老年人的诈骗。坚持将宣传教育与打击工作同时进行,及时公布预警提示和典型案例,深刻揭示犯罪危害,提高老年群体金融知识水平,引导老年群体理性理财,切实增强老年群众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呼吁中老年人端正养老保健理念,抵制小恩小惠诱惑,避免盲目跟风;同时提醒广大年轻人,平时要多关心家中老人,形成真正有效的陪伴,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政法委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把开展行业整治作为铲除养老诈骗的治本之策,推动打击诈骗行动取得实效。继续动态排查我市从事养老服务活动的服务场所是否存在涉诈风险,确定养老服务领域诈骗风险隐患“红橙黄”风险管控名单,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压实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促进养老行业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分工协作。及时与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金融工作局等部门协同合作,监测预警养老服务领域涉嫌诈骗行为的各类信息。同时积极做好线索举报和排查工作,对于涉及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行为的养老服务机构,纳入高风险名单进行管控,并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线索上报,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场所和人员,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宣传和打击整治行动要贯穿专项行动始终,做好边宣传发动、边打击整治。同时,加强精神关怀,通过对基层街道、社区网格员、社工、志愿者以及老人子女宣传,增加对老年人的陪伴及沟通交流,给予适当提醒;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网络、面对面宣传等方式,采用老人“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宣传最新政策,普及防骗知识,增强老人的辨别能力。市委政法委将视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你们)对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场监管局,市委政法委,民政局,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