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作为高速发展的国际化大城市,交通体量非常巨大、非常复杂,而且是大湾区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城市,联通港深广惠等,这对东莞未来交通发展水平、交通品质有更高的需求。新形势下需要建立新的交通管理技术模式,建议通过建设交通大脑打造高水平智慧化城市交通格局。
数字化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而成的城市交通大脑,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对城市交通运行进行全局实时分析,量化城市交通动态体征,通过数据智能技术赋能城市交通,提升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综合态势感知、应急响应与处置等方面能力。城市交通大脑为未来交通领域高需求和所面临的多种难题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城市交通数字化管理转型和运作新模式,建议作为东莞建设交通强市的主要方向和发展重点之一。
办 法:
一、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交通大脑建设。主动顺应大湾区发展战略,积极发挥东莞作为重点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作用,将交通大脑建设纳入东莞交通建设的整体框架内,树立高起点、高品质的核心建设理念,高标准规划设计交通大脑,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撑、数字指标、技术架构、应用模型、产业配套等,打造基于新一代数字化技术革命为代表的交通大脑东莞样板城市,引领交通大脑建设走在湾区前列。
二、夯实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大脑建设。加快完善交通大脑应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标准体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对各项交通基础设施、交通领域全要素全周期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造和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信息网络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加快交通安全防范体系、指挥体系、交通管控、物流服务、出行及停车诱导等方面数字化建设;布署无人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轨道交通等装备设施和应用场景的数字化建设;提升交通设施的实时感知、交互响应和摄像视频等方面的数字化程度。
三、构建完善的交通大数据集成中心。数据是计算的核心基础,数据的汇聚融合是交通大脑的根本。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打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既有数据壁垒和阻碍,把碎片化分布、条块分割的交通数据信息高度融合汇总,不断丰富交通数据资源接入,协调交通各部门大数据灵活使用,突破数字化应用“信息孤岛”的限制,并加强数据信息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使用监管,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
四、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推动交通大脑建设。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同时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以建设交通大脑为契机,以经营思维推动交通大脑建设,以本土科技企业为支撑,以交通大脑大项目打造交通大产业;结合东莞实际情况,通过政府立项、企业投资参与、分期建设的方式推进,创新交通大脑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模式,构建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并解决当期投入和远期发展的矛盾,培育我市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和增值服务等营运商,共同推动交通体系升级发展和交通产业做大做强。
五、创新交通大脑设计多功能应用。将交通大脑建设作为民生实事之一,构建我市“交通大数据市民服务”管理赋能体系,结合市民对交通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交通大脑应用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交通大脑场景应用,推广更好的基于手机移动终端服务领域的“市民生活服务数字化交通随身大脑”等新应用,打造功能完善的交通动态数字化移动终端大脑,包括交通出行指导、停车、拥堵、事故和交通违法、监督、宣传等数据内容,让市民更加方便有效地参与交通大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