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实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自然教育日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在我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自然教育不仅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公众对于健康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回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广东省将自然教育写入《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这是自然教育第一次被写入省级发展规划中,在此之前,广东省以建设自然教育示范省为目标,先后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自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国内首个跨区域、跨界联合的粤港澳自然教育联盟和全国首个省级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等,促进广东省自然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20年3月,广东省林业局印发的《广东省林业局关于推进自然教育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广东将建设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到2023年,力争全省建立100个自然教育基地,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设一个自然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广东共认定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00个,公布特色自然教育径101条,涌现出从事自然教育的专业社会组织超过500家,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阵地近700个。
在东莞市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6个,特色自然教育径12条。另外东莞市共建立森林公园21个、湿地公园25个、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小镇11个,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屏嶂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华阳湖湿地公园获评国家湿地公园,为自然教育搭建了良好平台。
在东莞市有良好的自然教育环境和浓厚的氛围,东莞市林业部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外,还联合市科协、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科普大讲堂”生态文明主题科普讲座;东莞市环保、教育部门积极整合全市环境教育资源,与企业、机构、学校等合作,举办大量的活动,打造了东莞市环境文化节,青少年环保公益夏令营、冬令营,中小学观鸟大赛,环保征文大赛,自然手绘大赛,植物、昆虫观察比赛等品牌活动。
存在问题:
根据2022年2月15日,东莞市教育局在官网公布了《东莞市2021-2022学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汇总表》,东莞全市各类学校超过1800所,在校人数超过168万,东莞中小学超过500家,根据近年举办开展东莞市中小学生观鸟比赛,大约60多所中小学成立观鸟社团积极参与观鸟赛,仍有很多的学校在自然教育方面暂未推广。自然教育为新兴行业,也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等。
办 法:
1.加强政策制度建设,为自然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做好政策实施工作。尽快出台《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加快编制《东莞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体系建设方案》,建立自然学校、中心等等,构筑大屏嶂森林公园科普展厅、银瓶山自然教育径等各类软硬件设施平台,开展自然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等工作,完成东莞森林植物自然教育丛书编纂工作,推动自然课堂进学校、进社区等等。
2.加强自然教育导师培训且面向公众化,不仅仅局限于林业系统或者教育系统等部门,开放更多的培训机会给有对自然教育有兴趣的人员参与,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为推广和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师资保障。
3.充分发挥市共青团、各镇街妇联、社会组织等等的力量,共同推动社区自然教育发展,让青少年儿童在家门口的社区就能接受自然教育。
4.完善自然教育行业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力度。
5.完善自然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的灵动性,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自然教育活动。
6.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邻近周边城市的自然教育资源,加强交流互动,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