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没有制造业,就没有东莞30年的辉煌;没有制造业,就没有东莞的明天。在转型升级唱主角的当前,东莞的制造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问题。前几年的“腾笼换鸟”,来势汹汹却收效甚微,企业目前普遍存在招工难、人民币升值压力、融资难等问题,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措施,条件苛刻,惠及的企业不多,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个人认为,招工难的问题,属于供需平衡问题,可以让市场去消化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企业可自行挖掘潜能,变被动为主动;而融资问题则需要政府下决心去解决。

  几年前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补办房地产权证的政策,咋一看对企业来说应是一个大好消息,但事实上众企业反应冷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不明晰。大部分企业都是租用村集体的土地用以生产经营,即使可以办证,都只能以村集体名义,对企业的实际帮助不大。

  2.办证费用高昂。按照目前的补办政策,办证费用达300多元/平方米,与10年前的建筑成本相当,企业难以承受。

  3.实效不大。银行及各金融机构不接受集体土地使用证作为贷款的依据,房管局也不予登记。

  办    法:

  1.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降低产权办证费用,把这一巨大的沉淀资产盘活。

  2.由市政府牵头银监局、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以镇级为单位进行统筹。

  3.以行业协会及各商会为组织,为下面各会员单位提供融资担保。如:某企业拥有自身的厂房物业,以该物业作抵押物向银行贷款,由行业协会或商会作担保单位,若该企业借款后不能偿还银行本息,由担保单位将该物业进行拍卖,所得款项优先偿还银行本息。  

提案者: 陈惠森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