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期是女性生命中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孕产妇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中国每年有1500万以上新手妈妈,其中,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接近30%会发展为临床抑郁症。严重的孕产期抑郁症可引起自伤自杀、伤婴或杀婴等恶性事件。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中都要求进一步关注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我市孕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给广大家庭带来巨大影响,但目前我市在该领域尚缺乏相关管理办法,以及重视程度不足,宣传教育少等多方面不足。


   法:

  1.健全孕产妇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助产机构对产后抑郁症筛查+健康教育—精神卫生专科干预—上级助产机构+精神卫生专科诊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产后抑郁筛查与干预模式。
  2.把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我市常规产检项目及产后随访项目。
  对孕产妇进行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进行心理筛查量表评估可有效识别产后抑郁高危人群,并进行相应干预或转诊,加强孕期宣教。筛查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建议把该量表筛查加入《东莞市母子保健手册》中并组织全市助产机构进行培训,统一标准。
  3.把孕产期抑郁症筛查及治疗纳入产后随访项目。
  目前我市产后随访内容中没有产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对筛查阳性孕产妇纳入管理项目,建议把该项纳入产后保健项目,作为常规项目进行随访并定 期跟踪,及时宣教或转诊。
  4.完善妇女心理保健队伍的建设,开展产后抑郁防治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抑郁的识别能力,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产妇提供心理辅导与心理关怀。
  5.建立产后抑郁筛查和干预信息系统,完善产后抑郁转诊、干预和追踪服务的信息网络。

提案者: 黄容弟

市妇联
市卫生健康局: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77号提案《关于加强对东莞市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的建议》收悉。根据我会职能,现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一、做细做实心理关爱服务
  落实全市妇女与家庭正向支持援助服务,打造?“白玉兰家庭公益课堂”,为社区妇女、儿童的情感疏解、家庭关系调适提供指引,赋能成长。开展村(社区)妇联干部+妇联执委+社会组织+玉兰姐姐协同家访,为家长育儿排忧解难。充分发挥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维权站、舒心驿站以及12338妇女维权热线等服务阵地作用,2022年开展社区探访、普法宣传、心理咨询6426场次,调解家事纠纷445宗,累计服务妇女77.5万人次。开展“玉兰关爱送温暖”活动,通过“特殊困难妇女走访”、“社区一老一小关爱慰问”、“圆梦妇女群众微心愿”等就近就便提供巾帼志愿服务,用心用情办好身边事。
  二、推动“舒心驿站”建设,筑牢儿童心理健康防线
  目前,全市25个镇街建立29个“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链接具有国家专业心理服务资质且有实操能力的心理咨询师开展服务,组建了一支由“妇工+社工+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形成了妇工管理、社工跟进、心理咨询师服务的工作模式。舒心驿站通过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同时,根据妇女的不同需求,融合社工个案、小组和社区活动的工作手法,开展现场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案主个体辅导、小组辅导、危机应急服务和线上线下心理知识讲座等多元化公益服务,筑牢儿童心理健康防线。

  市妇联将实施“点亮心灵?有我相伴?”行动。推动镇街(园区)舒心驿站站点建设全覆盖,构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圈,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咨询。


市卫生健康局
  黄容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东莞市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的建议》(政协提案第20230177号)收悉。经综合市妇联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坚持以妇女儿童为中心,努力为全体妇女儿童提供公平可及和系统连续的妇幼健康服务,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和服务链条,逐步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保障。在心理健康方面,一是着力搭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协调全市各镇街(园区)依托综治中心等场所,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室或社会工作室。2022年,全市有598村(社区),其中已有584个村(社区)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室或社会工作室,占比97.7%,共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7612次。二是我市卫生健康局联合相关部门打造88881111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专业、高效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提供高效有力的团队力量,加强各级部门线上与线下联动,实现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构建群众求助门户的“安全线、连心线、幸福线”,2022年,共接听来电18431个。三是在分娩时、产后家庭访视、产后42天随访均已开展产后抑郁筛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疏导等。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健全孕产妇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体系的建议
  我局于2022年11月22日下发《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我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园区)卫生健康部门加快补齐精神卫生服务短板,按照工作目标稳定推进,加强精神障碍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随访管理,建立健全我市市-镇-村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选取寮步、东城、塘厦、高埗、横沥等镇街(园区)作为试点,逐步向全市各镇街(园区)推广建设。
  (二)关于把孕产期抑郁症筛查及治疗纳入我市常规产检项目及产后随访项目的建议
  目前医学上关注的是产后抑郁症,而非产期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一方面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例如产后受不良应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躯体因素有关,例如产后内分泌因素的变化影响。
  自2021年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产妇出院后1周内即开展产后家庭访视工作,并在上门访视期间利用爱丁堡量表EPDS对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筛查,开展产妇产后心理状况评估,时刻注意产妇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必要的转诊,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三)关于完善妇女心理保健队伍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抑郁的识别能力的建议
  我局每年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妇幼项目专项培训工作中,请市精神专科医院的专家对产后访视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指导正确使用爱丁堡量表进行筛查,提高医护人员的识别能力,对筛查异常的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跟踪随访。
  (四)关于建立产后抑郁筛查和干预信息系统的建议
  自2018始,全市所有助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使用“东莞市妇幼信息平台”,实现助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信息连通,成功打造婚前孕前、孕产期、产时产后、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的全生命周期连续系统跟踪、数据分析。数据可实现从医院自动推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可在系统上直接转诊至上级医院。现已经将爱丁堡量表的评分结果录入到系统中,提醒产后访视团队对异常情况及时做好随访和跟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孕产期和产后抑郁症的识别能力。定期组织精神专科专家针对孕产妇进行专项培训,要求各助产机构从事妇幼保健的医护人员充分学习和应用到工作中,及时发现跟踪和疏导。
  (二)扩大产后抑郁的宣传,向群众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科学认知,减少偏见和歧视,帮助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身心同健康”意识,掌握应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发挥各助产机构各部门的宣教团队,在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各类心理健教活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以案说法”,提醒孕产妇及其家人重视对孕产妇心理问题产生背后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
  专此答复,衷心感谢黄容弟代表对我们孕产妇心理健康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理单位: 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