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经3年,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卓见成效。与此同时,疫情对经济的重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在应对疫情的同时,2023年下一步如何开展好恢复经济发展的工作至关重要。首先,我关注到一下问题:
  一、中央精神在金融行业的体现
  近期,抵押贷款的年化利率已经低于3.4%,信用贷款的年化利率已经低于5%,这表面了国家对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决心。
  二、充分了解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痛点
  真正贷款的中小微企业正在大幅减少,钱压在银行手里并未完全流转到市场,而疫情三年挤压的大批失信人,大都是金融系统以前的客户。因此,来自市场的信心很弱,仅靠现有的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很难全面提振。
  三、实体经济现状
  实体经济大面积停摆,无法维持正常的业务循环,导致企业不敢也不愿意向银行贷款。即便如此,银行放款的门槛对于中小微依旧高不可攀,形成了背道而驰的局面。虽然这是银行的金融属性所决定的,但皮质将死,毛之焉附?现在的问题不是是否有钱发放贷款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能够符合要求贷到款的问题。

   法:

  综上所述,建议就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方案促进本地经济复兴:
  一、积极学习与落实中央精神
  根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各种政策,对于疫情的管控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在新的机会面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市场经济的本身的特点,并基于其前提,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和政府领导各大中小微型企业,金融企业充分发挥其社会主义全民公有制的属性,进一步承担风险,勇于牺牲短期利益,形成新的合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金融行业应当转变思路
  以国有银行为首的金融系统应当在央行的领导下勇于担当,肩负起社会主义全民公有制企业的历史使命,为激发市场活力注入强心剂。现在,能够正常运转,保障员工工资按时发放,按时足额缴纳社保的中小微企业,已经是在为社会的稳定面做出巨大贡献了,理应被重视,理应进一步享受各类税费减免,取得金融支持。银行也可以参考这些因素作为贷款评估的基准。另外,银行也不要随意抽贷、断贷,使原本能够维持良性循环的企业瞬间转为恶性循环直至失信甚至破产。

提案者: 叶俊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