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东莞的发家之本,自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就贯穿了东莞经济发展的腾飞轨迹。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3年东莞施行“三来一补”招商引资政策,成功完成了农村工业化的转变;第二阶段,1994年至2006年东莞提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选择性招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东莞国际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地位;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东莞实施“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升级策略,推动招商引资的企业向节能环保型和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产生了步步高系、华为系等千亿级、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受到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土地资源有限,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叠加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周边城市在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土地资源充足等虹吸作用下,东莞市招商引资进入了瓶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更好的未来?考验东莞招商引资的能力。东莞把2023年定为“招商年”,提出构建“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格局。其中高标准规划建设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精准招商应是打破困局的重要抓手,面向国内外优质企业招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办 法:
一是因地制宜,精准招商。当前我市招商引资的产业定位是五大新兴产业领域的十大重点产业、现代服务业或优势传统产业,具体到每个镇,需要因地制宜更精确定位。应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研,考虑区位交通、资源要素和现有特色产业集群等“自身优势”,在我市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十大重点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中锁定2-3个主攻领域。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主攻锁定的2-3个产业领域的大企业、龙头企业,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工夫,在加工配套上做文章,在壮大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专业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精准锁定招商重点、行动路线和核心目标。
二是构建专业招投人才体系。或许政府招商引资可以借鉴“风投”思维,打造“政府投行队伍”。专业人做专业事,只有依靠各类专业人才,才能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确定有价值的投资项目、选择懂行靠谱的合作企业。为了能与企业在一个频道对话,合肥从市领导到普通招商人员,都在深入学习研究产业投融资政策、行业发展报告、上市企业招股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一个基层招商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合肥能够成功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培养本土招投团队、借助外部人才力量构建了强大的招投人才体系,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熟悉市场、擅长谈判、精于资本运作的“政府投行队伍”。.
三是设置严谨的论证程序。对于拟投资的重点产业项目,由本地区招商引资专责小组牵头,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和专业人士从产业方向、竞争环境、发展空间等层面,做好全面尽职调查、市场前景评判等科学论证。一是积极对接国投招商、券商等专业投资机构,对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等进行全方面的研判;二是高度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对引进项目的支持情况;三是培养法律和财会方面专业人才,或者委托专业法务和财务机构等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四是和企业开展详细、周密、严谨的商务谈判。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以商引商。一是要服务好现有企业,营造重商、亲商、爱商、安商的发展氛围。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审批和收费事项,以落实“一站办公”、“限时办结”、“维护原则下特事特办”等方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提升投资环境“软”实力;二是对签约落地项目,安排专门团队进行跟踪联络服务。联合各部门积极协助投资方落实项目用地、解决建设期的用电、用水及项目的立项、报批、登记注册等开工前各项手续的办理,推行“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助力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三是加强与企业沟通合作。运用委托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来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