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情况分析
国家发改委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发展更加便利。“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建成,持续孵化港澳项目、吸纳港澳青年就业。东莞市两家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与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港澳人才创业企业160多家。在新时代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惟现时对港澳青年而言,到东莞创业就业最大障碍,是公共服务配套、税务、文化融合度的问题。本提案围绕相关问题,由港澳青年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并作出以下建议:
办 法:
二、 具体建议
要丰富港澳青年参与并来莞生活、创业、就业,可从简化程序、政策帮扶,与及文化交流等三方面去思考。
简化程序:现时港澳青年到东莞创业,对整体流程及申领所有相关营业牌照的理解有限,而且有不同的补贴政策,容易造成混淆。建议可深化滨海湾港澳青年之家创业训练基地的模式,以港人服务港人,全链条式协助港青在东莞创业的所有必要步骤,并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让创业家可按自己业务特色,申领合适补贴,并直接对接合适的孵化基地,提升成功机率,助力项目落地孵化。
关于政策帮扶,虽有一定的政策优惠支持,如金融、生活及工作补贴、协助等办活动等。惟面对现今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与及内地初创的竞争,存活机率仍然偏低。建议可设立合适的评审机制,对能够通过审核的港澳初创企业的合作项目,内地合作方可获政府适量补贴
在文化融合度方面,港澳青年未必了解东莞创业生态,建议可在防疫政策容许的情况下,集合东莞及港澳创业基地资源,举办深入文化及创业交流活动。通过创业比赛或交流营等活动,让莞港澳青年深入了解三地文化及营商环境的各自优势,更能扩阔人脉,为港澳青年来莞创业打好基础,及扫除疑虑。
以上建议以深度融合港澳青年来莞创业就业的深层次工作为基础。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如何发挥它在湾区城市的核心作用,首先要利用好它天然的区位优势,其次是还需要当地政府出台更多支持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还有配套建设来完善营商环境,要通过构建友好、服务型政府以及营商环境来留住企业。
有关分享及建议冀为东莞市政府作出贡献,敬请参阅,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