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这是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新阶段,立足当前、面向长远的一项重大任务部署。在这一大背景下,东莞通过科研平台支撑、创新成果转化、壮大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创业创富活力等多重举措,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级,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截至到2021年底,东莞全市拥有737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三个技术领域) 、70多家上市企业和24家超百亿企业、3家超千亿企业。
  2022年3月,东莞市政府印发《东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东莞“十四五”期间的科创战略愈加清晰起来。对于“世界工厂”东莞而言,“十四五”期间,东莞在科创领域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制造强市。未来几年,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仍然将是东莞布局的重点,而发力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将为这座制造业重镇增添创新的亮色。
  此外,在东莞“十四五”规划期间,将加快大湾区大学筹建步伐,努力将大湾区大学建设成为以理工科为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加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进度,率先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研究院,加快高端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两所先进高等院校的落地,将为东莞在科技创新方面注入强有力的科学基础力量。
  尽管目前东莞有许多科创的政策与平台配套,但对资产较轻、盈利前景未明朗的科创企业来说,接触高层次产、学、研、融专家难,传统金融对其扶持力度不足,都是长期困扰这些科创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随着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东莞应进一步聚焦新动能培育,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包括构建新兴产业培育全链条服务体系,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的创新集聚区。

   法:

  一、政府牵头成立汇聚粤港澳大湾区精英专家的科企顾问委员会
  建议由政府牵头,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人才、专业,邀请来自科创行业的专家、大学教授与科研人员、律师、会计师、投资人、市场销售专家等业内知名人士成立科企顾问委员会。通过科企顾问委员会作为平台,结合产、学、研、融专家一体化,为东莞区内的科创企业带来各自领域的专业咨询服务,协助科创企业破解在国内外市场遇到的研发、专利、融资、并购、上市及销售推广等发展难题,促进这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更多国际化的龙头科技龙头企业。同时发挥区位优势,扩大科企和港澳青年科创机构和高校的合作。
  二、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及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为解决科创企业早期资金不足及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困难的问题,区内可以由政府、龙头企业、其他投资者出资成立科技创新基金,同时明确这些基金的重点的投资对象是东莞区内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创项目,帮助这些项目(尤其是拥有专利的项目)实现商业转化及提供专利交易和融资平台。围绕这些不同出资人的基金,建议可以细化支持的政策,包括充分发挥政府科技创新基金带动的作用,积极探索形成财政资金、国资收益和社会资金多渠道并举的滚动投入机制;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天使投资基金与创业种子基金;鼓励创投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决策和投资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创投专家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验收等环节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提案者: 叶华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