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日显突出,人民群众对此问题反应强烈,本人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收集意见等方式,总结农村宅基地遗留问题如下:一、补办宅基地用地问题,二、一户多宅问题,三、闲置地建房问题,四、宅基地产权及房产登记和转移问题,五、宅基地建设施工规范问题,六、现有危房重建问题,七、农村宅基地回迁问题等。
办 法:
一、补办宅基地用地问题。2022年8月1日起,东莞市政府提出三年内妥善理顺农村住房用地手续不完善的历史遗留问题,但在镇区办理进展缓慢,建议:(1)村委会深入了解补办流程,部门宣传规范补办手续和读懂政策具体措施;(2)村委会与部门需要统计补办宅基地的数据,做好农转用前期资料,尽快将试点上线,理顺办理流程;(3)国土资源局要在原有土地证符合一户一证前提下继续办理合宗合证,超出土地证面积且符合要求的宗地及时补办,没有土地证的宗地通过调规补办马上办证。
二、一户多宅问题。该问题成因复杂,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因地制宜,对法律和政策行为分类认证,建议:(1)结合全国土地调查,开展农村宅基地统计工作,掌握基本情况,实事求是,记录到实际合法权人名下;(2)结合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不同时期的法律和政策分类处理;(3)结合实施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对多占的土地按规划进行局部调整;(4)引导村级通过民主协商和村民自治,化解遗留问题;(5)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防止违规违法行为;(6)继承与赠予不纳入一户多宅超出范围,通过户口分户登记个人名下。
三、闲置土地建设问题。建议:尊重历史,同区同街,因为自身经济问题未建的宅基地,通过一事一议解决住房问题,村委会加意见,镇政府直接表决,根据实际适当加快补办手续,同时让符合资格的闲置土地建房,边施工边补办手续。
四、宅基地产权及房产登记和转移问题。(1)对当年已办土地证但涉及跨红线和红线边长差异,以及外迁人士的宅基地个案,建议由本村或实际使用人,根据使用范围使用红线,通过交易或赠与方式直接登记到使用人名下;(2)分时分段,对原有已办房产证的房产,由于加层加建问题导致其不能转移登记的情况,建议对加层加建的房产进行质量鉴定,对符合资格的房产补办资料,顺利转移登记。
五、宅基地施工建设规范问题。农村宅基地通过线上统一报建、统一规范,批准施工,但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薄弱,不按图纸建设,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建议村委等相关部门多宣传,多指引,化解施工过程中的违建问题,也根据实际情况在未超总体指标前提下,增设线上变更手续,通过变更图纸手续让宅基地建房顺利验收。另对同街同区统一建筑外观的宅基地,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前提下,允许阳台超出红线设计,美化统一街道外观。
六、危房重建问题。危房重建也涉及补办问题,建议对危房进行实地调查,村委会加意见,对迫切需要加固重建危房进行修复,在补办过程中也认定该危房符合补办手续,既化解安全隐患,也为困难户解决住房问题,直接由镇政府审批重建。
七、农村宅基地回迁问题。城市发展道路及轨道建设,需要征收农村宅基地,农村基层也支持建设,但在回迁地问题上遗留众多历史问题,建议:(1)尽快对回迁地申请指标,完善用地手续;(2)加强农民思想指导,让闲置回迁地尽快建设;(3)理顺土地手续后,加快土地证确权登记及补办土地证等手续。
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高度重视行政的应诉工作,必须加强对政府名义作出的关于土地和房产的征收、确权、发证等具体的行政行为,法律审查把关,要进一步规范土地行政的管理工作;二、要及时发现串案苗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三、加强政府法制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乡镇机构的建设,提高应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