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台港澳事务局
市委统战部:
第20230166号提案《在东莞建立港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悉。结合我单位工作职能,经认真研究提案有关建议,现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一、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单位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积极组织推荐来莞港澳团组参观虎门销烟系列遗址,同时与暨南大学共同为鸦片战争博物馆授牌,共建粤台港澳青年国情教育基地,不断增强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通过举办青少年国防体验营、青少年文艺联欢会,承办台湾青年岭南行,参与谋划湾区青创莞港交流会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活动、“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经典粤语金曲之夜等活动,组织港澳青少年体验国防军事项目、观看爱国主题电影,介绍东莞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基地及发展潜力,邀请港澳青年学子参与文艺表演,唱响爱国歌曲,加深港澳青少年对中国近代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2023年,我单位联合鸦片战争博物馆,组织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台港澳师生,在关天培壮烈殉国的古战争遗址——靖远炮台开展莞台港澳青少年“寻迹英雄”重走古战场活动;在海战博物馆参加《长风破浪——世界航海五百年展》开幕仪式并参观展览,让台港澳青年缅怀在虎门保卫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感悟中国古代航海科技辉煌,共同弘扬先烈精神和中华文化,携手推进当代民族伟大复兴。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交流成效
疫情条件下,台港澳团组来莞受限,我单位以本地资源为重点,发挥台湾、香港同胞众多的优势,通过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平台,组织在莞的台港澳青少年积极参与足球邀请赛、文艺联欢会等交流活动,邀请台港澳青年典型分享在莞创业、就业、生活的鲜活故事等,认真办好已有的线下莞台港澳青少年交流品牌活动,巩固莞台港澳青年交流热度。
(二)用好特色基地,做实交流文章
依托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青年之家孵化器有限公司三个“莞台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以及“粤台港澳青年国情教育基地”鸦片战争博物馆,开展了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青年故事会、台湾青年岭南行活动之国防学习体验营等交流活动,协助暨南大学30港澳台侨青年学生参观海战博物馆和威远炮台,开设专题课《悲怆一页:虎门硝烟与鸦片战争》,进一步强化莞港澳历史、文化、国防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增进莞港澳青年的感情,促进互相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认同、激发爱国情怀。
(三)线上线下结合,扩大交流范围
突破因疫情导致的局限,加大宣传提升影响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台港澳青少年特点,谋划了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强的线上交流活动。一是积极运用网络空间新技术新方法,丰富青少年线上交流内容。如机器人比赛邀请台港澳青少年以线上形式进行科技竞赛,因疫情无法前往故事会现场的嘉宾录制视频与台港澳青年进行互动交流等;二是借助南方+、东莞日报等媒体的影响力,对活动现场进行全程直播。文艺联欢会通过南方+直播,吸引超过4.3万人点击观看,“小球迷”app全程直播青少年足球赛半决赛、决赛,吸引3700多人次点击观看,并通过我单位“台港澳之窗”、“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和多个镇街政府公众号等平台以及台港澳协会微信联络群等,广泛报道青少年交流活动,提升线上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活动影响力,营造了莞台港澳交流融合的良好舆论氛围,吸引带动台港澳青少年家长及台港澳乡亲前往现场观看活动或比赛;三是将活动情况、音视频资料上传到“青春你我荟莞邑”交流平台微官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交流与宣传平台,近年来我单位组织开展的青少年成长营、羽毛球邀请赛、田径邀请赛、科技教育交流、青年故事会、国防体验营、台湾青年岭南行等一系列活动资料都分享到该平台,更好地提升了青少年交流活动的影响力。
(四)强化爱国教育,突显交流主题
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为契机,通过举办青少年文艺联欢会,承办台湾青年岭南行活动,参与谋划“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经典粤语金曲之夜等活动,邀请台港澳青年学子参与文艺表演、唱响爱国歌曲,组织台港澳青少年体验国防军事项目、观看爱国主题电影,介绍东莞支持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基地及发展潜力,加深台港澳青少年对中国近代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增进了台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强化了爱国爱港爱澳意识。
(五)突出融合特点,实现交流目的
为了提升活动效益,促进莞台港澳青少年交流交往,我单位以融合为着力点,在岭南行活动中将莞台港澳青少年打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策划分享心得体会和才艺表演环节,通过互动促进交流,真正做到交流融合;在青少年夏令营中带领学生们走进松山湖台青创基地、港澳青创基地、东莞规划馆、台商大厦、望野博物馆、潮玩企业及塘尾古村进行参访,把国情教育自然地穿插到活动中,做到润物无声;在文艺联欢会中安排表演古筝合奏《蝴蝶与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等节目,通过艺术表演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情感,进一步增进了台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统筹各类力量资源,稳步提升青少年交流成效
强化与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省台办、省港澳办及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团市委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形成资源共享的工作常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职能优势和行业优势,挖掘掌握更多信息,整合利用资源,强化组织安排,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充分引导涉台港澳的协会、社团组织等民间社会力量从不同角度参与,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疫情等因素限制,逐步由“请进来”向“走出去”双向平衡发展,形成多元化工作格局,切实提高工作精准度、有效性。
(二)拓展新媒体宣传矩阵,扩大台港澳宣传流量
加强与台港澳地区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创新宣传新思想的工作理念、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合作谋划开创具有分众化、精准化、社交化的新兴宣传手段,依托新媒体资源优势,扩大台港澳青少年流量群体,广泛传播有影响力的东莞好故事、好声音,不断扩大对台港澳青少年、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让没有来过东莞的台港澳青年朋友们对东莞充满向往,吸引更多台港澳青年来莞创业、就业和旅游。
(三)创新青年互动新模式,办好重点交流项目
以文化、教育、科技、体育、艺术、非遗、实习、就业、创业九大主题为核心,充分发挥各镇街、园区特色产业资源与民俗风情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展示内容、创新互动交流模式,为台港澳青少年量身打造更多趣味、更易接受、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向台港澳青少年更全面地展现“国际制造名城”“科技创新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全民运动之城”的担当与风采,进一步推动莞台港澳青少年融合发展。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市委统战部:
收到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66号提案《在东莞建立港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研究,结合我局工作职能,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局根据市文明委统一部署,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助力打响“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聚焦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鸦片战争博物馆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东江纵队纪念馆、袁崇焕纪念园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市档案馆、市图书馆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4个。
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和近代史教育在湾区人文精神塑造中的作用,我局依托场馆和平台优势,积极挖掘整理历史资源,优化博物馆陈展、巡展和公众服务,开展多项青少年文化交流合作活动。一方面,积极配合做好广东省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申报工作。 今年3月,根据市委统战部的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协助做好申报广东省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工作。根据来文要求,经研究梳理,推荐鸦片战争博物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和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申报广东省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鸦片战争博物馆)建设。鸦片战争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首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针对青少年提供免费参观、免费讲解,还根据教学课程安排和师生的具体要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免费活动。该馆所承载的鸦片战争历史文化资源,与香港、澳门有密切关联,是对港澳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良好题材。鸦片战争博物馆在开展的港澳中小学各项研学项目中,充分利用馆内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围绕“沙角海战”“虎门海战”等重大历史纪念日及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精心组织策划举办主题纪念活动,多次组织港澳青少年重走鸦片战争古战场,带领研学团体成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此外,还通过“探索工坊”“中国近代史教育”“禁毒教育”“国防与海防教育”“博物馆里过寒暑假”“馆校互动”“亲子教育”和“重走古战场研学”等系列活动,搭建港澳青少年课外教育平台。鸦片战争博物馆很早就认识到“云端博物馆”的价值,当前更积极运用“互联网+博物馆”的思路,建立起“云端主题课堂”,提供24小时自助的“云端历史文化大餐”。综合运用线上360°展厅虚拟漫游、线上展览、线上视频导赏、语音导览、直播导览、在线文物解读、线上专家讲座、禁毒影片和禁毒历史情景剧在线展映等形式助力搭建港澳青少年的线上体验。
下来,我们将积极配合市委统战部、市文明委等部门的工作部署,继续发挥地缘相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以及全国篮球城市等优势,依托文化、体育场馆的阵地作用,加强部门间协作,拓宽渠道,持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响“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制定专门推广策划方案,紧扣“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核心传播口号,策划推出视觉体系、展演体系、活动体系、传播体系四大版块十二个项目活动。比如,开展“虎门销烟精神”现代表达专家研讨会,构建“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视觉标识系统;集中举办《林则徐家风展》,引进原创话剧《林则徐》,举办百名粤港澳青年学生研学、沙角炮台赏月活动,围绕“禁毒”主题,联动国家禁毒委高规格开展禁毒火炬传递,“禁毒轻骑兵”走进千所学校、百万青少年禁毒教育公开课等活动,多部门联动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名片。
统战部
王赐豪委员:
您提出的《在东莞建立港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提升港澳青年交流成效
东莞市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助力打响“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聚焦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鸦片战争博物馆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东江纵队纪念馆、袁崇焕纪念园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市档案馆、市图书馆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4个。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资源,共推动36000余名港澳青少年来莞开展交流活动,重点围绕重大历史纪念日及传统节日,精心组织策划举办主题纪念活动,多次组织港澳青少年重走鸦片战争古战场,带领研学团体成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旨在在交流中加深理解,不断讲好“东莞故事”。此外,还通过“探索工坊”“中国近代史教育”“禁毒教育”“国防与海防教育”“博物馆里过寒暑假”“馆校互动”“亲子教育”和“重走古战场研学”等系列活动,搭建港澳青少年课外教育平台。
二、用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实港澳青年交流文章
依托我市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系列旧址、东江纵队纪念馆、塘厦镇东深供水工程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东莞制造、传统文化、生态科普等资源优势,组织各港澳莞籍社团的青年代表开展“知史爱国 饮水思源”国情教育活动。各镇街也充分利用辖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镇街特色,组织同乡会港澳青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年感受红色文化魅力,焕发爱国热情。如参观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了解手袋厂的创建历史,认识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感悟东莞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七一”主题活动,参观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铭记历史;组织参观寒溪水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通过红色寻根之旅,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感悟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爱党的热情;开展“虎门销烟精神”现代表达专家研讨会,构建“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视觉标识系统;集中举办《林则徐家风展》,引进原创话剧《林则徐》,举办百名粤港澳青年学生研学、沙角炮台赏月活动;围绕“禁毒”主题,开展禁毒火炬传递,“禁毒轻骑兵”走进千所学校、百万青少年禁毒教育公开课等活动,多部门联动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名片。
三、线上线下形式相结合,扩大莞港澳青年交流范围
通过举办青少年国防体验营、青少年文艺联欢会、湾区青创莞港交流会、“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经典粤语金曲之夜等活动,组织港澳青少年体验国防军事项目、观看爱国主题电影,介绍东莞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基地及发展潜力,邀请港澳青年学子参与文艺表演,唱响爱国歌曲,加深港澳青少年对中国近代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依托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青年之家孵化器有限公司等“莞台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以及“粤台港澳青年国情教育基地”鸦片战争博物馆,开展港澳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港澳青年故事会等交流活动,协助暨南大学30港澳台侨青年学生参观海战博物馆和威远炮台,开设专题课《悲怆一页:虎门硝烟与鸦片战争》,进一步强化莞港澳历史、文化、国防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增进莞港澳青年的感情,促进互相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认同、激发爱国情怀。积极运用网络空间新技术新方法,丰富青少年线上交流内容。如利用鸦片战争博物馆“云端博物馆”,举办港澳青年“云端主题课堂”,为港澳青年提供“云端历史文化大餐”,在线上呈现360°展厅虚拟漫游、线上展览、线上视频导赏、语音导览、直播导览、在线文物解读、线上专家讲座、禁毒影片和禁毒历史情景剧在线展映等形式,助力搭建港澳青少年的线上体验。
下来,我市将继续积极发挥莞港澳地缘相近以及东莞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全国篮球城市等优势,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体育场馆等的阵地作用,加强部门间协作,拓宽交流渠道,持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港澳青少年量身打造更多趣味、更易接受、更加丰富多彩的国情教育以及文化体育活动,向港澳青少年更全面地展现“国际制造名城”“科技创新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全民运动之城”的担当与风采,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莞创业、就业和旅游,进一步推动莞港澳青少年融合发展。
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市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对我市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台港澳事务局,党史研究室,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