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香港以及青年,「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助力青年发展、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结合起来,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做人心工作,提升青年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
随着香港国安法以及完善选举制度全面实施,香港揭开新篇章,为全面深入地在港澳开展争取人心工作创造了最好的历史机遇,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仍有很大完善的空间,建立一套对港澳同胞爱国主义教育健全体制尤为关键。
青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大湾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沃土,东莞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据点,虎门等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近代历史命脉紧密相连的地方,对爱国主义教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东莞加强建立港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助港澳青年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将朴素的爱国情感上升到深刻的理性的爱国情操。
办 法:
对于在东莞建立港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对港澳同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制体制,丰富历史学习教育内容资源。政府要加大教育基地公共服务性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充分做好文史资料的开发、研究、应用,通过联系历史、联系现实,深刻挖掘其精髓。
其中,文史资料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的「生命线」,要加大对文史资料搜集的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充实教育内容。基地应该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教育内容。
第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黄遵宪、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近代化和民族解放留下奋斗的足迹,很多都在大湾区内。
年青人有「打卡」潮流,可以将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一系列「打卡」地标,鼓励青年人实地学习有关历史后,用创意方式「打卡」,既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也能在朋辈之间互相传播,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关注。
第三,设立爱国主义教育网上基地。网络空间已成为市民大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网络空间不能缺位,特别是近年受到疫情影响,很多港澳年青人、甚至是海外侨胞未能很方便地到各地游览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占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亦要尽快转变观念,把基地同步建在网上,实现网上网下共建、在线线下融合,提升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