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通过数字化提升城市运行效能,不断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同时,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充分认识到碳达峰不是攀高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紧密关联的两个阶段。广东的数字政府建设全国领先,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排名全国第1。但同时也要看到,广东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排名全国第1,工业商业发达,经贸往来频繁,导致要实现“双碳”目标也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有: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期和短期、政府和市场等“四对关系”难处理;减碳目标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能源发展,未立先破,经济生活危害巨大;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平衡难掌控;重点控排企业碳数据弄虚作假,损害双碳科学决策和政府公信力等。
  要科学减碳,驱动城市绿色发展,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城市”,以建立数字化、智慧化、自动化的碳排放管理方式,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碳排放管理,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地。这也是《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构建‘数据+服务+治理+协同+决策’的政府运行新范式的题中之义。但对于如何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布局大量碳监测物联网感知设备,打造“碳排放”监测体系,如何实现碳排放核算的实时化、精准化和自动化,目前相关的思考与探索较少。


   法:

  为让东莞抢占智慧城市建设先机,推动东莞实现“双碳”与城市发展共荣共生,特提出以下4点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双碳”智慧城市整体架构。注重在各个方面都融入“双碳”理念,提高各方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政府要有意识加强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双碳”的运用。在全市范围内,关注拥有上述技术的本土企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企业将碳排放的节能技术、绿色能源技术与智慧城市结合,推动东莞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是强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双碳”战略信息化基础。要从市政府层面,推动政数部门要与环境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推进碳监测物联网终端的部署,实现碳数据采集信息化。要开展在数据基础之上进行“双碳”智能分析和智能算法的研究,支撑相关智慧应用。
  三是强化智慧应用,多场景智慧应用助力碳减排。聚焦“优政、惠民、兴业、城市IOC”等方面。大力推广协同办公系统、移动办公系统,提升办事效能。将重点园区、企业、楼宇的物联网数据、水电气数据等纳入一网统管体系,实现碳排放动态监测。东莞的汽车拥有量全省第二,要在交通系统进一步提升智慧化水平,改善道路拥堵状况,减少拥堵和空驶率,推动出行结构低碳化。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低碳节能。
  四是探索智慧城市在“双碳”领域的创新模式。东莞有一批有实力、有核心技术的数字化企业,但目前未有契机参与智慧城市与“双碳”的融合中,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各个参与方积极参与到“双碳”中来,通过探索成功的商业模式,助推“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提案者: 王磊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