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万亿级制造业大市,东莞现拥有20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2万家,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根据调研发现,东莞制造业数字化需要重点解决“资金投入难”、“数据采集难”、“数据保护难”、“决策转化难”四大痛点,同时打消广大中小制造企业“不敢转”、“不想转”和“不会转”的三大顾虑。
办 法:
一、建立“国资-产投-银行-财政”四位一体的资金来源,解决制造业数字化中的“资金投入难”痛点。以国资投资公司打头阵、以产投引导基金为后盾、以商业银行信贷为补充、以财政专项奖补为激励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资金来源体系。(1)利用国资投资公司“管资本”模式下好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盘大棋,使国资投资公司成为产投引导基金的“慧眼”和“巧手”,把控好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节奏;(2)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作用,针对涉及制造业数字化的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进行专项投资,解决市场资本投资周期短、“硬科技”含量不足等问题。(3)面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熟领域和商业场景引入“数字贷”,给予贴息优惠和财政奖补,激励数字化转型绩优企业“增量提质”。
二、支持数控机床企业与下游制造企业智慧链接,解决制造业数字化中的“数据采集难”痛点。鼓励数控机床头部企业来莞设立数据中心,通过搭建产业链上下游数字一体化平台助力数字孪生、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发展——(1)充分发挥数控机床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嵌入性作用,引导数控机床企业通过优化数据采集方案、简化数据采集流程、强化数据采集质量,提升数控机床企业在数字化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能级;(2)鼓励数控机床企业参与下游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提高数控机床的智能化水平、网络化协同能力帮助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原材料损耗和不良品率;(3)支持数控机床企业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融合式发展道路,将数字化理念深度融入研发、生产的各个环境,通过上下游数字化联动加快数控机床企业的产品迭代与服务升级。
三、依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做好“顶层设计”与“保驾护航”,解决制造业数字化中的“数据保护难”痛点。突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在服务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盟主”地位,支持赋能中心强化行业协同、开展行业监测、规范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1)强化赋能中心作为权威第三方的评价、认证功能,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过渡,通过“制度+技术”保障企业数据的存储安全、传输安全和使用安全;(2)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为中小制造企业量身订制“数据保险”,提供先行赔付、协助维权、风险应急等贴心服务,打消企业的数据安全顾虑;(3)督促制造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定期开展行业巡检和风险点筛查,推动数据安全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并及时通报、组织研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引导“数字工厂”标杆企业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向上下游企业输出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解决制造业数字化中的“决策转化难”痛点。鼓励制造业数字化标杆企业对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部门实行主辅分离和市场化改造——(1)鼓励标杆企业的数字信息服务部门以独立法人身份开展市场经营活动,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聚焦创新、做大蛋糕”;(2)引导标杆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产品化、场景化、模块化,降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门槛,满足不同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要;(3)支持标杆企业扩大数据交互范围、提高信息共享水平,通过探索跨企业、跨设备的互联互通来积极拓展协同制造、众包众创、柔性定制等制造业数字化的新业态、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