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局
江琳委员:
您提出的《围绕黄旗古庙,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片区》(第20230144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就我局职能范围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优秀传统文化片区纳入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可行性”
根据自然资源部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在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历史文化保护资源纳入总体规划管控的内容要点,并已纳入总体规划传导落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会同相关主管部门梳理全市历史文化保护资源,建立由山水形胜的自然本底,交通水利的线性要素,城、镇、村社的面域要素以及各级文化保护单位、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史迹的点状要素组合而成的全域全要素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体系,并按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中实施统筹管控。
(二)在规划文本中,一是明确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粤海第一门户、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城市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二是对具有文化景观价值的山水形胜,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红色遗址、改革开放特色风貌地段和建筑等各类文化保护资源提出保护、管控、利用总体要求,推动莞邑文化特征突显,引导塑造岭南文化名城;三是基于全市资源禀赋打造六大特色风貌分区,其中,结合中部地区山水齐聚的优势,重点突出中心区形象,提出塑造“三江水系、莞邑大地、一脉黄旗”的现代化山水都市风貌,指引下层次规划进一步细化实施。
二、关于“有效利用黄旗片区现有文化资源”
黄旗山城市公园是东莞市重要的精神核心和生态绿色核心,是中心城区山水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高质量高效率统筹推进黄旗山城市公园品质提升工作,力争用3-5年时间将黄旗山城市公园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运动、文化、游乐、智慧、教育及社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央公园。
按照市政府关于黄旗山城市公园提升相关专题工作会议部署,下来将对黄旗山城市公园片区资源进一步升级优化,未来黄旗山城市公园(旗峰片区)将采用传统中式风格进行打造,通过翻新修葺现有建构筑物,增补亭、台、楼、阁、牌坊等建构筑物凸显文化底蕴,提升片区品质,并通过挖掘黄旗山及东莞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历史典故等呈现于建构筑物楹联、牌匾上,打造传承传统文化的空间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自然资源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统战部
江琳委员:
您提出的《围绕黄旗古庙,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片区》(第20230144号)提案收悉,结合我部职能,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关于提案中结合黄旗观音古寺现有场地,“重点建设国学院(书院),对打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片区具有推动作用”的建议,经研究,由于黄旗观音古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如计划设立的国学院为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培训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因此,除宗教院校以外,不得在黄旗观音古寺内设立教育培训机构。如计划设立的是佛学院,根据《宗教事务条例》规定,设立宗教院校的主体是全国性宗教团体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因此如在黄旗观音古寺内设立宗教院校,应由中国佛教协会或广东省佛教协会作为申请主体。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委统战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江琳委员:
您提出的《围绕黄旗古庙,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片区》(第20230144号)提案收悉。现结合我局工作职能,就您提案中的相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黄旗古庙设立国学院(书院)的建议
提案中建议依托黄旗古庙现有场地,重点建设国学院(书院),打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片区。鉴于黄旗古庙是宗教场所,且围绕黄旗古庙打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片区的主要功能内容是传承弘扬“儒释道三教”优秀传统文化,也属宗教文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广东省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宗教工作应由各级统战部门统一领导、管理。因此,我局将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和配合市委统战部门做好国学院(书院)建设的研究和推动工作。
二、关于加强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人同胞的沟通交流的建议
我局高度重视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人同胞文化交流工作,从2016年起,组织设立粤港澳非遗墟市,仅2022年举办粤港澳非遗墟市51场次。从2018年起,连续多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邀请香港澳门企业团队参展和交流。在今年6月10日,举办“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邀请香港、澳门18支龙舟队参赛,展示粤港澳同宗同源的龙舟精神,加强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人同胞的沟通交流,突出东莞岭南文化特色。
三、关于营造文化自信浓厚社会氛围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从2001年提出“文化新城”发展战略聚焦“三城一都”建设,到2010年确立“文化名城”发展目标全力建设“四个名城”,再到2020年向“品质文化之都”进发打响“四大文化品牌”,东莞用二十余载的深耕细作和接续奋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软实力逐渐壮大,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友善城市形象日益彰显。2022年,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全盘谋划“文化强市”建设,出台了以《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为主体的“1+8”政策体系,构建起了文化强市建设的四梁八柱。下来,我局将把握文化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思想引领+文化供给”,锚定目标任务,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为营造文化自信浓厚社会氛围作出贡献。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