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论述精神,为加强科学普及、厚植国家创新高地沃土而做出积极有实效的努力。
  近年来我市科普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科普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
  东莞市正全力打造科创制造强市,在前沿科技、新兴产业、智能制造、先进机器人等领域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但是在科创和科普协同发展上,我市科普教育在政策、人才、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仍有待加强。
  2.科普与教育融合的路径单一
  由于学校与各科普场馆、科研院所、高新科技公司等的科普联络渠道狭窄不通畅,科普教育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督导机制尚不完善,所以科普教育的发展往往后劲不足,存在着同质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倾向。
  3.科普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
  目前,新建学校和科普资源丰富的地区相比,大多数镇街的各类学校能获取的科普资源较少,开展科普教育得到重视和支持不足,因此科普教育的普惠化有待加强。

   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科普教育工作议事协调机制
  优化我市科普教育工作领导机制,成立科普教育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高效协同推进科普教育工作。同时,将科普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落地见效,将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确保科普教育的开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目标实现。
  二、突出关键群体,分层分类助推科普进校园进课堂
  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是高质量科普教育的重点受众,明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这三个阶段科普进校园进课堂的具体措施,推动主流媒体普遍开设科普专题专栏,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实现科普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突出以科普资源助推“双减”。
  三、优化科普教育工作的软、硬件建设
  科普人才是高质量科普服务的智力支撑,支持引导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科普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普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等都是东莞高质量科普教育的重要依托,东莞市科学馆、科技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都是优质科普场地,鼓励更多的社区、学校、高端制造业企业等积极申报东莞市科普示范社区、创客培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普教育活动和资源,共同助力东莞市科普教育工作。
  四、保障经费投入,支持科普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经费投入是高质量科普服务的有力保障,政府和社会应加大科普教育的财政投入。建议各级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科学素质建设需要,逐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注重加强对科普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提案者: 张华,黄增武,沈肖凤,夏小军,陈晓燕,余小莉,彭晓波,王晓蔚,鲁宇,黎丽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