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与“碳达峰”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了2021年重大热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人民银行行长易刚表示未来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的总投入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中国绿色转型,一方面是为了承担大国责任,与世界一道拯救地球,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碳中和对中国未来的战略地位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环保、贸易,金融、货币等领域都会有所体现。当下,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进行绿色转型,2021年成为全球绿色低碳经济开启竞争的元年。因此,面对中国未来40年的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挑战极大,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并付诸行动。中宣部、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共同制定“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包括研习行动、宣讲行动、新闻报道行动、文化传播行动、道德培育行动、志愿服务行动、品牌创建行动、全民教育行动、社会共建行动和网络正能量行动。
借助“碳达峰、碳中和”的东风,建议迈入“双万”新起点的智造业名城的东莞,把握新的发展契机,以绿色传播为切入点,拓展文化创意元素,积极赋能低碳产业,助推东莞特色低碳经济,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在城市新发展时期的建设中挖掘中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办 法:
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以市生态环境局为具体职能单位,围绕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传媒将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阵地,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东莞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创造性地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奋进力量。
一、用好主流媒体“指挥棒”,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
围绕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综合运用新闻发布、媒体采访等形式,以主流报刊、电视、广播为桥梁,广泛宣传东莞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举措及成效。
二、建设政务新媒体“形象窗口”,占领网络传播主阵地
围绕全球环境热点,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减污降碳、自然资源保护,着力策划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设置专栏,以文字、海报、H5、微动画、科普有奖竞答等方式,开展趣味科普宣传;以“一图读懂”、“线上论坛”等方式,宣传东莞实现碳达峰目标等工作。
三、统筹优化生态环境宣传,推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加强规划统筹,整合环境宣传力量。组织制订系列评价规范,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系列绿色创建行动。将环境教育基地创建纳入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扶持。培育并创建绿色单位、自然学校、环境教育基地,推动环境设施向公众开放,助推绿色生活理念和实践得到广泛深入推广。
四、做强品牌活动,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
举办城市青少年环保节,聚焦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开展一系列环保文艺节目;每年举办“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表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力弘扬生态环境文化。此外,还可以结合 “全国低碳日”等环境主题纪念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开展“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的线上活动平台,以多元化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