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目前全国共有32个婚俗改革试验区,各试点立足特色优势,通过健全婚姻服务措施,推动婚俗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升级登记环境,提档升级了市民政局、松山湖、沙田、塘厦、茶山等婚姻登记处,为新人营造了浪漫温馨的氛围,形成了一批“网红”登记打卡地。从布局环境来看,中西式多种风格元素设计兼容,婚姻登记服务供给“品质感”不断增强。

   法:

  婚姻登记是重要的人生大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婚姻登记服务的新需求,弘扬传承优秀婚俗文化,激发我市婚俗改革新活力,建议:
  一是探索汉服婚姻登记婚俗新风尚。可借鉴柳州等地做法,探索推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着汉服以传统礼仪颁证,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婚姻殿堂,推动我市婚姻登记仪式更加庄重、富有内涵、更有“文化味”和“仪式感”,
  二是推动婚俗改革持续深化。成立东莞婚姻文化研究院,聚集专家学者等建立顾问团队,组织婚俗文化交流会、研讨会、展览会等活动,为婚俗改革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推动形成正确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强化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东莞婚俗文化馆、婚俗文化宣传阵地,打造集实物陈列、多媒体宣传、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婚俗文化教育基地;在社区开展公益讲堂、纠纷调解、家庭教育等服务。
  四是激发婚俗改革新活力。打造婚庆文旅品牌、举办婚庆博览会和创新婚庆特色服务,引进社会力量建成集聚研学、婚礼、餐饮、酒店为一体的生活旅游婚庆体验基地,推动婚俗改革与新时代群众需求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婚姻服务、婚庆产业与文博资源、市场资源整合发展新路径。

提案者: 吴洋

民政局
吴洋委员:
您提出的《大力探索汉服颁证仪式 推动婚俗礼仪新风尚 激发婚俗改革新活力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探索汉服婚姻登记婚俗新风尚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在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的文明新风和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方面,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2020年举办了“致敬‘逆行者’婚登在行动”集体婚礼,参加活动的20对医务人员身穿大红婚服。2021年开展了“奋斗路上觅真情 执手相伴奔金婚——爱在党旗下”纪念婚礼活动,9对优秀老党员伉俪身穿旗袍(女方)等红色婚服。两场集体婚礼活动中,都设置了颁证环节,参加者都穿上了传统服饰。
我市近年暂无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着汉服以传统礼仪颁证的计划。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市大部分婚姻登记处设在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场所环境多为现代风格,与汉服体现的传统文化元素协调性不够好。二是我市没有专门的婚姻颁证员,婚姻颁证仪式由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兼顾。她(他)们同时承担着婚姻登记服务以及婚姻家庭辅导等多项相关的工作,身穿汉服不便于开展工作、保持较高的服务效率。提案中的建议,体现了婚姻登记服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我局将利用传统节日(如七夕、中秋等)或特殊好日子,结合汉服文化组织集体婚礼活动,并在活动中举行集体颁证活动,推动我市婚姻颁证仪式更有“仪式感”、更具“文化味”。
二、关于推动婚俗改革持续深化的建议
2021年4月,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目前全市婚俗改革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包括:推动了各镇级婚姻登记处升级,在改造中融入更多婚俗文化宣传;组织了开展节俭适度且富有纪念意义的简式婚礼和集体颁证活动;举办了婚姻颁证员技能竞赛和婚姻家庭辅导员技能竞赛活动,评选十佳婚姻颁证员及十佳婚姻家庭辅导员;开展了全市性的婚俗改革征文、摄像、案例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我局将根据您提出的建议,积极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宣传,在全市各婚姻登记处收集婚俗改革建议,以填写问卷、个人访谈、专家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关于推动婚俗改革持续深化的意见建议;积极与其他婚俗改革实验区城市开展交流、组织研讨,及时吸纳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我市婚俗改革的质量和实效。
三、关于推动形成正确婚姻家庭价值取向的建议
我局于2021年8月印发《东莞市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婚姻登记场所文化建设,引导设立婚俗文化展示区,展示婚俗礼仪、不同时期结婚证照、结婚相片,以及我国婚姻登记历程、东莞传统婚俗流程、婚俗禁忌等;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建设婚俗文化博物馆、婚俗文化公园、婚俗家庭文化基地、婚俗文化展览馆,打造水乡、疍家、客家、山乡婚俗文化。目前,我市根据本土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建成了一批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展示平台。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在场所内设置婚俗文化长廊,展示传统婚姻礼仪、东莞婚姻习俗、文明婚俗新风倡议书、结婚证演变等内容,积极弘扬婚俗新风。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坐落于凤岗镇4A级旅游景区龙凤山庄,别具匠心、惟妙惟肖的微雕作品,以实景再现的模式生动勾勒出56个民族的婚俗风貌,创下大世界基尼斯纪录“馆藏最多民族婚俗微雕的博物馆”,是展示和诠释婚俗文化的良好载体。市文化馆在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设置了传统婚俗文化展区。大岭山、茶山、寮步、麻涌、高埗、东城等镇街在特色村(社区)设立小型的展览馆、公园、长廊、凉亭、展示区等室内或室外的婚俗文化场所,倡导、传承优秀婚俗文化。同时,我局依托各婚姻登记处,以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单位等形式,广泛开展婚姻法律法规及婚俗改革主题宣传,弘扬家风家教家训文化,强化婚姻责任与担当,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家庭和婚育文化建设中来,共建文明婚俗文化,共享文明婚俗文化成果。2022年以来,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先后组织了幸福时刻新婚教育、“花好月圆闹元宵”幸福学堂新婚教育、“爱有约”幸福时刻、“婚姻法律入万家 美满婚姻共筑起”婚姻法律法规麻涌镇专场宣传、520主题巴士幸福之旅活动、“‘重家教 传家训 树家风’共建美好家庭”茶山镇专场等活动。其他各婚姻登记处也在传统节日及特殊好日子,深入开展实验区工作宣传。据统计,全市近两年开展婚俗改革宣传、婚姻法律普法宣传、新婚教育活动、集体婚礼、传承好家风主题活动共142场,服务9964人次。
四、关于激发婚俗改革新活力的建议
《东莞市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创建集婚姻登记、家庭辅导、婚俗文化、婚庆旅游、婚庆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婚姻服务综合平台,引导增加优秀婚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带动婚庆、文旅产业发展,培育以婚姻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链。下来,计划将这样做:一是推动打造传承民俗弘扬婚俗文化品牌。莞城街道筹划建设“东莞记忆”项目,其中首开区莞城段为东莞历史资源最为丰富、历史价值最高的片区,计划在该首开区打造1个婚俗文化馆和2个颁证点,融入岭南婚俗文化、东莞人文记忆等元素,对传承和展示婚俗文化将有积极推进作用。二是推动打造婚庆产业活力持续惠民品牌。常平镇新婚姻登记处位于该镇寒溪河畔、青鹤湾公园内,规划了餐饮等服务设施,面积达3298平方米。2023年6月建成后,将打造集婚姻登记、婚礼、餐饮等一体的生活旅游婚庆体验基地。凤岗镇在龙凤山庄附近落实新婚姻登记处选址,2023年底投入使用后,将整合4A级旅游景区的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婚纱摄影区、文化科普区等功能区域,以及客侨、欧式、南亚、日式四大主题风情园的综合服务和婚俗宣传功能,促进婚庆产业与文博资源融合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民政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