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东莞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传统发展模式影响下,环境欠账较多,东莞深受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困扰,尤其是水环境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东莞市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实施一批环境基础工程,包括建设38个污水处理厂等。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创建活动,分别颁布了《东莞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和《东莞市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方案》。通过迎评促建,这些将成为我市改善水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抓手,并会促进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高水平崛起。
但由于东莞经济发展方式仍未根本转变,加之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污染负荷仍不断增加,环境容量接近饱和。经分析研究,东莞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利用中存突出问题有:一是部分环保工程推进缓慢,监管有待加强,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如截污支次管道工程进展缓慢,企业污水偷排仍有发生。目前东莞主干河段水质部分劣于Ⅳ类;中小河涌绝大部分水质劣于V类,而参与联网供水的8大水库均不能达到水源地水质要求。二是人均水资源偏低,水资源再生利用率不高。目前,东莞市人均水资源量251m3,已低于国际公认的500m3的严重缺水线,但东莞对再生水利用重视不够,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足,广大民众生态意识亟待提高。
东莞生态产业园区经过6年多的规划建设,成功构建参与城市循环经济功能的绿色水系,同步实现了防洪排涝、净化水质、美化景观和修复生态等功能,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建设部、水利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东莞生态园水环境的成功修复既能为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水生态试点城市既提供经验,也可进一步提升以建成东莞水生态经济示范区域,为东莞建设水生态文明探索新路。
办 法:
一、加大力度推进环境基础工程,推动再生水利用。
建议加快推进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使已建污水处理厂完全发挥作用,尽可能减少点源污染;建议对面源污染的防治问题进行调研和规划;对东莞市再生水或非传统水源利用进行调研和规划,出台鼓励性政策,资助和支持再生水的利用。
二、将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东莞市水生态经济与水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1、水务局支持东莞生态产业园区优先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东莞生态产业园区通过污水处理厂、垂直流湿地和自然流湿地的三级处理使劣Ⅴ水达到地表Ⅳ类水平,每天8万吨,可直接用作景观用水,稍加处理可用作工业用水。东莞生态产业园区的再生水利用起来工艺简单,可利用量较大,示范效应好。建议首期启动5000m3/d工程为横沥垃圾发电厂供水,市在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框架下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2、东莞市水务局、环保局等部门加快协调生态园周边镇尽快完成所属区域内的剩余截污主干管工程,加快推进截污支次管网规划和建设。同时,建议市水务局、环保局有关水生态系统构建工程和政策向东莞生态园倾斜,使构建水生态系统更好的发挥示范效应。
3、市环保局等部门支持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建立国家级的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我市支撑创建工作的主要生态教育阵地。生态园的规划建设中贯穿了先进的生态理念,集成运用了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加上修复成功的湿地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工程,密集的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教育科普资源,尤其是水生态环境教育,在东莞比较少见,也非常典型。建议市环保局等部门把有关生态环境教育的项目、活动集中放在生态园,利用生态市相关环境宣传教育创建经费建成水生态展览馆、活水公园、水生态体验长廊等科普设施,更好发挥生态科普阵地作用,以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