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共东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全体公安民警忠诚奉献,勇挑重担,圆满完成了党的二十大等一系列重大敏感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全面打赢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平安稳定,为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平安和谐的营商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例如凤岗镇2022年全镇违法犯罪警情10450起,同比下降25.07%;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2258人(行政拘留1523人,刑事拘留735人),同比上升11.66%;可以说防范打击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在来之不易成绩的背后,我市长期以来的警力不足与我市复杂的公安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严重制约了公安队伍的建设和长远发展。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复杂化,对公安队伍的履职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迫切工作任务。
警力不足,难以能适应特大城市的管理需求。仅以凤岗镇为例,该镇实有人口约58万人,民警总数为275人,警民比为4.8人/万人,配置数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全国万人警民比例为12人/万人),三面环深特殊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凤岗镇“人屋车场网”等治安要素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有限的警力只能忙于应对重大以及重要工作,难以做到社会治安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与深圳形成较大的差距。警力不足,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已成为常态,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常年的“5+2”“白加黑”的高负荷运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务运行效能,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如凤岗公安分局,目前该局民警平均年龄已经接近43岁,老龄化程度非常明显,自1992年建局以来共有4名民警因公牺牲,目前长期病号6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民警数超过50%。警力不足,作为力量补充的辅警队伍,由于总体经济待遇偏低,实发工资补贴约为6.68万元/年,与高强度的工作不相称,导致辅警队伍非常不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难以提升,执行力不强,存在“优秀人才留不住,混吃混喝不愿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办 法:
(一)盘活警力资源。在公安政法编制满编且难以增加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盘活全市警力资源的办法,科学配比各镇街警力资源。一是鼓励提前退休。鼓励工作满30年的民警提前退休,腾出编制招收青年民警充实公安队伍,降低公安队伍平均年龄,激发队伍活力。二是科学调整警力资源。建议由市公安局牵头重新梳理全市各镇街“人屋车场网”等治安要素,根据治安要素重新配比优化各镇街公安分局警力资源。
(二)坚持从优待警。要真正解决“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问题,把从优待警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一是在政治待遇上从优。放宽职级晋升上条件,到期就升,让基层民警安心工作。二是在经济待遇上从优。按照公安高于其他部门的标准,调整公安绩效,让基层民警真正得实惠,愿意服务基层。三是在服务保障上从优。开通民警就医绿色通道,定期组织医生为患有基础疾病得民警义诊,建立民警健康档案,调高公安民警体检标准。
(三)稳定辅警队伍。一是提薪。参照深圳做法,把辅警待遇提升至10万元/年。并依托社会力量,特别是发挥商界联系广泛、经费充裕的优势,设立商界助力警务基金,变应急式捐赠为常态化辅警绩效资金支持。二是优员。在现有警辅人员中择优录用骨干,面向社会招聘优秀青年加入辅警队伍,通过设置聘员临聘人员的等级完善队伍管理,达不到公安工作要求的人员一律裁减。三是增效。加强辅警培训,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提高辅警综合素质,强化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