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从小埋下一颗向往科学的种子,对于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至关重要。东莞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广泛引进科技人才,这对东莞市工业经济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科技设施及人才,请他们系统性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开展系列科普讲座,无疑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近几年,松山湖地区借助其引进落地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公司等开展了多项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就东莞总体来说,仍然存在几个问题。
  1. 科普教育不系统,组织机构较零散
  目前我市科普教育形式通常是单一的讲座或者展览活动,如开学第一课、邀请讲座、博物馆科技馆等。尽管这些活动能起到一定科学普及作用,但对于真正想要深入了解相关科学的学生来说还不足以满足其好奇心,其获得的科学信息广泛但不深入。仅凭一次活动无法使其充分了解一个领域的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科普讲座。另一方面,组织科普的机构主要为中小学校,其获得科普资源的渠道较少,而个镇街、协会、科学馆等机构缺乏系统性组织,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科普活动。
  2. 科普人才激励措施不完善,科普人员缺乏积极性
  兼职科普人员及科普志愿者多就职于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公司,科普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额外的劳动,在体制机制上难以获得单位认可,在考核、晋升方面难以将科普活动纳入考察因素。因此对于科普人员的激励政策有待加强。
  3. 科普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松山湖地区借助其科技发展优势,开展了大量科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他所能获得的科普资源较少的镇街在这方面则较为薄弱,科普活动较少。因此科普活动普惠化也有待加强。

   法:

  1. 建议东莞市科技局、教育局、科技协会连同科普教育协会共同出台科普教育规划,建立多个科普教育基地,整合科普志愿者队伍,组建科普教育工作组。联合重点科普单位及科普教育基地研究开展系列科普讲座。
  2. 建议东莞市科技局、教育局牵头构建科普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相关激励政策。健全志愿者招募和退出机制,实施科普志愿者入户加分、人才津贴、颁发证书等相关激励政策。
  3. 建议东莞市科技局、教育局、科技协会牵头协助各镇街各中小学打通与各科研院所、高校及科技公司的科普联络渠道,构建普惠共享的科普格局。

提案者: 鲍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