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微信小程序的迭代优化、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社区团购以“线上预售+次日自提”模式,在契合新冠疫情期间无接触消费的需求而高速发展的同时,运营管理不规范、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等监管难题也日益显现,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和新任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恶性竞争持续出现,有屡教不改之势。大型平台以交叉补贴、低于成本价倾销商品、价格欺诈等方式开展恶性竞争,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给实体店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损害了守法合规经营的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利益。
二是系统管理明显不足,食品安全等难以保证。社区团购的商户准入规则、选品流程与管理、商品进货查验、食品安全检测、冷链物流配送、团长准入约束、自提点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建设明显不足,难以防范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三是法律规定不明确,监管执法成效小。团长及其行为、自提点等如何定性、是否需要办理证照、责任义务如何划分等尚不明确。关于价格竞争的新规多数属于旧法已有范畴,对变相补贴行为打击不大,且全国性管理标准仍处于空白,监管存在盲区。
四是微信群相对封闭,难以监管和查证。微信群不属于对外经营场所,是依工作、生活而建立的小圈子,具有隐私性和封闭性,执法部门很难以合适的身份进入微信群监管,且群内年销售额、产品来源等信息也无法查证。
办 法:
一是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健全市场准入规则。呼吁立法部门尽快组织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商会、一线执法人员等参与调查研究,尽可能全面、及时地更新、补充和完善当前针对社区团购监管难点的市场准则和监管条款,明确监管对象、监管主体等事项,争取堵住监管漏洞。
二是完善协同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一)强化部门联动,充分发挥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监管体系优势,加强与网格中心等部门协作和配合,广泛发动基层网格员,通过拉网式集中排查,结合日常巡查,持续更新社区团购线下自取点名单,形成动态监管台账。(二)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对便利店、百货店等自取点的督查力度,通过现场检查、责任约谈、风险预警等手段持续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要求实行进货查验等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强化执法办案。利用线上大数据优势,密切关注团购市场的竞争状况,加强对平台的精准监测,重点跟踪价格、食品安全等信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线索核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社区团购经营者违法成本,增强警示作用。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鼓励技术创新。(一)严格规制价格促销等行为,行业禁止低标高结、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先提价后打折等价格欺诈行为。(二)完善平台管理体系,注重食品安全防控溯源。提高团长准入门槛,强化公司对团长的管理,完善公司管理流程、考评机制,细化团长工作要求,开展团长业务培训,加强进货查验、物流监控、品质监控等。完善消费纠纷解决和消费者反馈评价机制,解决群众问题,改进运营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三)鼓励企业聚焦技术创新。结合互联网线上供应链与实体店线下渠道优势,加快供应链建设,加速推广智能收货箱、分拣机器人等智能化应用,提升供应能力和运营效率。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构建协同共治格局。调动多方宣传力量,创新宣传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全方位地深入开展社区团购普法宣传活动,发挥新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力,全面揭露违法处罚典型案例,提高参与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监督维权意识,倒逼经营者强化管理、诚信守法经营,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区团购共同治理,营造人人重视、尚德守法、合规经营的良好市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