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电动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近日,《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正式发布。《计划》显示,到2025年,东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东莞市新兴支柱产业发展重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
  作为新能源汽车运行的重要保障,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十分关键。当前、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充电桩数量少、充电难、安装难、分布不合理、以及电桩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不足与利用率不高、矛盾突出。 目前,我市电动汽车总充电设施车桩比低于国家发改委的建设要求,导致现有的充电桩供给量实际上无法整体满足电动车的充电要求。一方面,电桩整体设置不足,无法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运营商结合自己的网络运营需要前期设置的充电桩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利用效率偏低。
  (二)消防安全问题成为瓶颈。充电基础设施的充电过程较为复杂,消防标准高,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对充电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一旦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起火,处理难度大,极容易造成人财物的严重损失。
  (三)小区电桩建设难推进。物业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依次是停车位不足、电容量不够、安全隐患。有物业规定,业主租用的停车位不得安充电桩,有些老旧小区电网容量不足,大量安装电桩会超出电网负荷,造成消防安全隐患。
  (四)设置场所布局不合理。社会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利益主体分散,很难达成一致,很多停车场的位置不能满足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遇到城建、电网线路改造等问题,缺乏相互协调,包括用地、用电、消防等方面,建设过程中多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

   法:

  (一)适当超前、科学规划全市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预判未来五到十年电动汽车增长规模,合理规划电桩的定点分布。研发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比如推进大功率的高压快充技术、减少公用电桩的等待时长、把更多的公共充电桩直接安装在小区内、将私人充电桩升级为智能共享充电桩,推动超级快充站和换电技术的发展等。积极推进专用变压器、线路等配备设施的改造,满足电桩建设的各项前置条件。探索电桩运营的商业模式,充分落实相关政策,为充电便捷体验提供多元化服务。
  (二)差异化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目标,因地制宜,配置充电桩专用建设用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桩资源,优化区域内电桩的配置。根据“适度超前”原则,供电企业对居民区车位进行电气化提升改造,积极推进社区有序充电,配合电网削锋填谷,满足电桩用电;对公共停车位,结合周边用电需求,配套加建充电设施;新建充电基础设施,与城镇建筑同步设计开发,运用网络技术,提供精准匹配的充电服务。
  (三)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利用财政资金和管理机制,建立适当的运营奖励系统,调动运营商、经营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建设,加快充电网络布局的完善。对优质充电站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推动服务升级。建立有利于电桩消费者的价格服务体系。在用户电表中设置充电专用子表,落实充电的政策优惠电价,提高用户建设电桩的积极性,减少专用电力设施的投入。
  (四)强化安全管理。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是保证充电系统健康运转的前提,要根据建设、用电的规范,结合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的要求,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充电流程的全面监控,做好日常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提案者: 董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