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国内实行市直管镇体制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这种特殊的行政架构,具有政令便捷畅通、组织运转高效、基层活力较强的独特优势。但也带来各自为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东莞市直管的街道镇街多达32个,每个镇街都相对会有自身独特的产业或支柱产业发展,从全市宏观来看,此况将可能导致全市的产业发展缺乏统筹布局,产业结构不均衡。
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东莞的城镇化率为92.1%,但很多人感到的东莞的特殊面貌,城乡混杂。东莞看起来是布满了各种厂房和住宅,非常密集,几乎看不到原始的耕地,地市以下更是只有建制镇,没有建制乡;但实际上,在这些厂房和住宅里又混杂着大量的农户自建房,村集体建房,依然呈现着乡土气。镇一级以下也还保留着大量行政村,而没有彻底社区化。这种模式给后续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量和城市规模快速增长,东莞发展逐渐进入以城市升级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市直管镇体制,使市级统筹更有力更科学,让镇级自主发展更优质更高效。据资料显示,2018年以来,东莞开展了通过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探索,正式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园)及周边镇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进行试点,推行通过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
几年来,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在水乡片区试点取得了高质量的发展。本人通过对不同镇街产业园及不同行业阶层的了解,结合自身认知,认为当前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于四年前的改革探索来说,现今又多一些更优的发展方向。以下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办 法:
一、建议镇一级也要适度对功能区进行赋权,进一步强化功能区的职权,让功能区能够接地气,落地生根,从而完全发挥居中统筹协调作用。
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后,在市、功能区、镇的事权划分上,功能区的事权主要来源于市一级的赋权,通过委托等方式将涉及功能区“统筹”职责的市一级事权全部或局部下放,不再到市直部门办理,而是到功能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但对于原来已经下放到各镇的职责事权,不做改变。建议不但市一级对功能区进行赋权,镇一级也同样要对功能区进行赋权。通过上、下两级的赋权,进一步激发功能区的活力,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出居中统筹的功能,才能够真正得到功能区居民的认可,起到凝聚民心聚集民力的作用。
二、加快推动功能区服务资源共享,提高功能区吸引力。
功能区坚持发展共享,除了经济效益上的红利分享,还应该包括公共服务上的资源分享。建议加快统筹片区教育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优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建议加快推进在教育资源,政府服务,公共场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拉动片区的建设。比如按片区设置中心医院,图书馆,体育馆,公园,中心广场,市场,车站等公共机构和设施。建议设置片区的中心政府服务机构,比如民政部门、法院、环保部门等等。
三、建议进一步加强片区统筹发展宣传,凝聚民心共识。
片区统筹发展没有削弱镇街的发展能力和利益,政府也强调统筹发展工作将突出“共”字,片区内园区和镇(街道)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坚持以“共谋”达成“共识”,以“共识”推进“共建”,以“共建”促进“共管”,以“共管”实现“共享”。但实际上,片区居民的身份认同还是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强片区统筹发展宣传,设置比如片区的电视台、广播、报纸杂志、网站,或者举行片区的公共活动、体育文化活动等等,来进一步凝聚民心和共识,聚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