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可以用两个词语来概括:“延伸”、“集中”,即延伸产业链以实现增值和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由于历史原因,东莞加工贸易已形成了“漫山放羊”的“散养”特点,“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已无可能;而东莞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又相对严重滞后,根据多方研究显示,松山湖高新区不适合建立综合保税区,即便是建立虎门港保税港区,仍无法满足东莞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散养”的需求。
加工贸易的核心是保税,一旦国家加工贸易政策发生调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企业不再享受保税政策,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前景就会变得令人堪忧。
东莞加工贸易“散养”是历史形成的特点。探索创新适应“散养”特点的海关监管模式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涉及到海关监管的方方面面。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东莞最紧迫的现实问题是大力推进保税物流的多元化发展,以适应加工贸易企业“散养”的需求和加工贸易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将历史的特点转变为现实的优点,以实现东莞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东莞的高水平崛起。
办 法:
东莞保税物流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具体来说,既可以继续申报“综合保税区”,也可以合理布局“保税物流中心”,更应该大力发展“保税仓库”。
保税仓库的特点就是灵活实用、投入成本低,不需要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申报手续也比较简单,直属海关就可以审批。而且保税仓库既可以是“一仓一厂”型的专属保税仓,也可以是“一仓多厂”型的公共保税仓;既可以是区域型的,也可以是行业型的。保税仓库的发展既可以在现行政策内解决加工贸易料件“保税”的问题,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又更能适应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散养”特点,同时还实现对保税料件的“集中”监管,提高海关监管效能。
保税仓库的充分发展和运用,对加工贸易企业而言,不仅有利于加快物流通关、加快资金流转,而且可以成为应对加工贸易保税政策可能调整的一种替代性选择;对地方政府而言,可以在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培育发展物流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稳定村镇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东莞地区仅有22家保税仓库,远远不能适应一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的需求。2012年东莞的“两仓”【注】进出口货值150亿美元,仅占了东莞进出口总额的10.38%,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东莞海关积极探索创新“保税仓库+工厂”的保税物流监管模式,将保税仓库功能和海关现有优惠措施叠加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以保税仓库为载体,通过“集中申报+信息化监管”的方式,对保税料件实施要素管理。企业在信用管理的基础上向海关进行“集中申报”,海关对保税仓库货物“进、出、存”进行信息化监管,既可以提高海关的监管效能,又可以提高企业的通关效率。
“保税仓库+工厂”的具体运作方式: 企业根据生产交付要求设置最大/最小库存,并要求供应商将货物暂存在保税仓内享受保税政策(VMI库存管理);海关在企业提交相应风险担保金或银行保函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保税仓货物“分批出库、集中申报”的便利措施;企业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分批直接提货出库上生产线,在提货后一定时间内以加工贸易或一般贸易方式集中报关、缴纳税款;企业生产成品即时出口离境并办理退税手续。试点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实施该监管模式后,物流通关时效从企业要求的14小时缩减到3小时,资金运作效率提高了65%,增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投资东莞的信心。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在对该监管模式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后,认为海关这种监管模式,实现了关企双赢,合规和效益并得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关于下一步推广“保税仓库+工厂”监管模式的措施
一、扩大宣传
由外经部门牵头,海关参与,吸纳外商企业协会、台商企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分区域、分行业、分层级,宣传推介。
二、政策扶持
将该项改革作为政府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纳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鼓励企业参与实施。
三、分步推进
第一步:推广初期,选取大型生产型企业和“一仓一厂”专属型保税仓库;
第二步:逐步扩大到“一仓多厂”的专业型公共保税仓库;
第三步:推广至“一仓多厂”的区域型公共保税仓库。
注释:
“两仓”: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