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希望亲近自然,最便捷方法莫过于去城市公园走一走、看一看,赏赏花、观观鸟、闻闻泥土的芳香。依据现有资源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因地制宜嵌入式发展口袋公园,推进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有效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微幸福”。用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好景致,推窗即见绿,提升幸福感,见缝插针的“口袋公园”多多益善。
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的东莞市,目前共有33个镇区,591个社区,1000多万人口,让袖珍却“五脏俱全”的口袋公园遍布东莞的各个镇街,使市民能够真正实现“出门见园,推窗见景”,在家门口就能时刻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把公园里的绿草如茵送到群众家门口,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是我们东莞市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东莞市计划从2021年起至2025年,要新建或升级改造口袋公园1000个。2021年至2022年,已经完成了250个左右的口袋公园建设。后三年的时间里还需再建设750个口袋公园,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
办 法:
一是从居民实际需要出发,改善、提升老旧小区园林绿化。让口袋公园发挥出美化环境、遮荫纳凉、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是结合老旧小区自身条件和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绿化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选取最优的绿化提升措施和最适合的乡土植物。
三是贯彻落实节约型园林理念。对现有骨干树木、已经成景的绿化成果一律保留,新增植物优先选用易存活、易养护、低成本的乡土、适生植物,不种植名贵树木,确保成活率。
四是增加历史和文化元素。东莞市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建议加大以我市历史文化元素和城市特色元素为主的作品设计。
五是适当增加水的元素。城市因水而灵动。建设风力雨水花园。利用自然做功,实现自然系统中雨水、风能、动能的循环利用,以生态方法蓄水、净水,形成叠瀑景观,使市民可见鱼游,可听蛙鸣,能够尽情与水互动。
六是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支持。一是在施工现场醒目处设立明显标识,张贴口袋公园效果图,从而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二是在社会征集口袋公园名称,增加公园建设的仪式感和群众获得感。三是尝试引入民间资本,减轻财政压力,积极对接有关企业,使其参与到口袋公园设计、建设及日后管理维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