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既是中小企业发展模式,也是它们迈向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的必由之路。我市作为制造业大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规模不足,而且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
  一、企业专心发展与政策链接的深度与适配性不足
  企业对各项政策的敏感度、实时度及理解度不够,使得企业对政策链接的深度不足。此外,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的针对性、适配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企业高速发展、管理质量亟需提升但参与国际交流不多
  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日益被重视,对企业量变、质变意义重大,但企业参与国际交流机会不多,提升管理质量的渠道和方式有限,急需外力推动。
  二、企业生产空间、智能化设备与研发设备投入现金流压力较大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土地、厂房以拓展空间,智能化设备和研发设备投入加大,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较大压力,需要加大政策支持。
  四、资金瓶颈加大,债权与股权融资困难
  专精特新企业因发展增速快(年复合增长普遍超30%),尤其是小巨人企业具有高薪人才与高研发投入的特性,经营现金已成其主要瓶颈之一。债权与股权融资落地困难,对产业基金、优质投资机构、辅导机构认知不足,急需“实体+金融+产业+辅导”综合一站式解决方案。


   法:

  一、深度链接政府政策,以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建议市对口部门领导挂点扶持企业,提供数据、政策规划等决策信息要点,强化政策宣贯,提高政策适配性,帮助企业规划与政策锚定互补互益。引导企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建议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专精特新企业,推行试点对接企业与行业龙头上下游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全方位帮扶。
  二、加强对外学习交流,提升管理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1、积极开展与欧美日先进企业的商务学习交流活动。企业要勇于对外进行商务、人才、技术拓展补链强链,用好国际优质资源,加速国产替代,破局高精尖“卡脖子”技术,在高端制造企业中寻找突破口,优化国际贸易模式。
  2、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统筹优质企业先进经验,多形式开展传道授业解惑,并组织管理咨询企业提供前瞻性、国际性的管理体系辅导,稳健推进管理体系升级。
  三、加大生产空间、智能化设备与研发设备投入专项政策配套扶持力度
  1、探索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探索联合拿地,在工改工项目中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优惠定制服务范畴;试点高端制造业联动,集中培育并提供多维度配套服务,解决生产空间需求,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2、在智能化设备与研发设备投入政策中,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补助力度,不设定限额。优化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和研发机构作用,加速产学研合作及研究成果转化,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融资与品牌推广的专项支持。
  3、建立特色人才“引、培、育、留”服务体系。调研专精特新海外引才适配需求,高层次人才合作方式,在人、财、房、学等要素方面给予优于高企普惠性专项政策,加快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转化和融入;弘扬工匠精神,以政策支持企业优秀工匠人才认定,给予人才政策红利。
  四、完善债权与股权扶持政策
  1、债权融资专项政策建议采用三年期授信方案,对关键技术及填补国内空白产业加大授信额度,建立“不还本续贷”制度。
  2、建议国资、基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部门对强韧性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借鉴“合肥模式”股权融资底层逻辑——除资金投入外,一并计入由此带来的产业赋能、增值服务以及市场、产业链上下游等其他资源的注入,进而推动债权股权落地。

提案者: 杜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