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方案,2022年的目标完成“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样板。完成了样板,要全面推进的话,就要落实到各个片区。东莞市2022年常住人口1053.68万,其中户籍人口278.61万,外来人口775.07万,外来人口比率超过了70%。除了少数的外来创业者、公司高管、白领和工资收入较高的行业从业者购买了自住房和租住小区外,外来人口的集中居住地就是各个城中村和各镇区的工业园区附近的民房集中区域。小区有物业管理,相对管理和做到垃圾分类更容易,但要想打通垃圾分类管理的最后一公里的硬仗,暂住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和民房出租的集中区域就避无可避。
笔者近期实地走访了部分村,了解村的垃圾分类管理状况。走访过程中,一些租户提及,过去某些群众有随手丢垃圾的坏习惯,造成环境恶劣,现在这个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1、垃圾桶的设置是随机的,有的巷子有两个,有的巷子一个也没有,建议巷子一头一尾都放置;2、用竹篓盛放垃圾的地方应该全部规范化,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不符合标准,第1点已经设置的垃圾桶也不符合标准;3、因为垃圾点的设置不合理,高峰期垃圾溢出现象严重,尤其到了夏季周边环境都受影响,严重影响附近的租住人员。
办 法:
1、根据《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载体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2、目前实际暂时还做不到按照《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分成四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但在硬件上我们应该要设置这样的分类的垃圾桶,通过后期的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为最终的打通垃圾分类管理最后一公里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增设垃圾回收站。
3、组织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改善。
因为调研的地方有限,其他镇区是否存在同样案例暂时不能考证,如果能打通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无疑为东莞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再加分,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也会促使在莞的务工人员更加愿意留在东莞这片热土安居乐业,为东莞制造转向东莞智造提供充沛的人才储备有个完美的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