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小学教师非教学性事务负担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依然占据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热情,需从源头、制度、执行上规范和减少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性事务。
  一、非教学性进校园项目繁多芜杂,大部分是其他单位为了方便完成甩给学校。
       各级单位组织的涉及国家安全、人防安全、信访维稳、扫黑除恶、反邪教、反传销、防诈骗、防灾减灾、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防艾等工作,以及文明、卫生、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绝大多数和中小学无关,即便有关的也已经融入教材和日常教育教学。多个部门单独组织“xx活动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等活动,每个活动要求活动形式,要求留痕做新闻报道。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了中小学教师的巨大负担。
       二、非教学性事务下达强势,要求师生家长全员参与,让家长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家校关系。
       有关部门把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类平台软件,强制或以考核挂钩等方式要求学校和教师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政务APP(应用程序)、关注平台公众号以及参与点赞投票、人物评选、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活动。如学习强国app要求全体家长学习,每天打卡,各学校各班排名,家长意见很大,教师压力很大;如禁毒学习、安全学习app、要求学生家长全员答题,分数必须满分,家长多次投诉,严重影响家校关系;如高速ETC卡也强制学校要求家长办理、禁摩、电动车戴头盔等,这类的和学校毫无关系的工作,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 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的材料台账过多。
       每一次检查,都设计几十项甚至上百项的台账,要求台账形式规范、各类活动都要留痕。 很多单项目的检查却包罗万象、重复设置,增加学校和教师负担。如校园安全督查,里面包含消防、建筑、食品、交通、用电用气、防溺水、心理安全等一百多项,该项检查之后,又有专项的心理安全督查、食品安全督查、防溺水安全督查,内容大同小异,项目排序不一样,需要重新反复做台账做资料。


   法:

  一、建立进校园审批制度
  开展的进校园社会事务,须报同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安排,并报上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经批准的进校园社会事务,按照实施范围实行清单式管理,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开展。清单之外的社会事务,一律不得进校园。
  二 、规范各类APP、应用程序、各类平台的等管理使用。
       不强制要求或通过与考核挂钩等变相要求中小学教师关注微信公众号、下载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政务APP(应用程序)。不强制学校督促家长参加和教育无关的学习和打卡,如安全学习平台、禁毒平台等。
  三 完善督查检查,简化评比考核方法。
       确实属于教育教学类的督查评比,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减少表格等材料。对现有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集中清理,能合并的坚决合并,能取消的坚决取消,确保应减尽减、能减必减。清理后仍保留的事项,按照实施范围实行清单式管理,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开展。已经涵盖的检查,不得重新再设置单项检查。如校园安全检查之后,各项安全检查又重新来一遍,流于形式浪费人力物力。
  综上所述,东莞市位居国家改革开放前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东莞教育在广东省领先多年,有良好的基础和口碑。各部门需要为东莞教育铺好路,支持东莞教育,切实减少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性事务,杜绝形式主义,让中小学教师安心、静心、精心教学,继续提升东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案者: 李侃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