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知名的“制造之都”,而当前制造业正面临着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对制造业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传统的产业工人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制造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转变。生产线也越来越需要高技能人才、新技能人才参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工人的技能转型与提升,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则是当务之急。而当前相关技工技师类院校、职业院校虽开设了机器视觉的相关课程,但无论从培养人数还是就业的适应性上,远远无法满足机器视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人才技能需求。
同时,对于制造业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在不断更新迭代的,可以说,最近几年,机器视觉技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扮演了关键的核心角色,如今已赋能3C电子产品、模具加工、激光加工、半导体、新能源锂电等多个制造行业,且还在不断扩充其应用范围。所以,当前阶段,将机器视觉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好,则直接关系着制造业从自动化跨越到智能化的成败问题。
办 法:
1,依托东莞市已有的机器视觉产业优势,及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基础设施,打造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实现机器视觉技术领域的产业技能人才培养。
2,以培训基地为依托,以“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导向,培育一批机器视觉方向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机构,并进一步构建完善的从业人员技能等级评定体系。
3,举办市级机器视觉技能竞赛,联合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广大企业员工共同参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同时营造出社会大众了解技能、重视技能、以技能为荣的风气。
4,打造制造业技能人才国际化职教品牌,后疫情时代,经济方面的全球化合作必将复苏与加速,“东莞制造”享誉全球,以此为基础,树立起特色职教品牌,积极开展国际间教育理念交流、加强国际技能人才培养合作,为进一步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提供国际经验,也为“东莞制造”的产品国际化提供人才支撑。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着国家工业强国目标的实现,更涉及到大量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搭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当能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