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是东莞市教育为民服务的重要民生实事之一,是以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努力实现有需求的学生都能享受有质量的课后服务。2021年9月起,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双减”政策精神,我市推动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确保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进一步健全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和监管措施,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
  2.校内课后服务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以长安为例,部分民办学校由于场地受限,教师配备没法匹配等原因,导致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供家长选择。同时更多的家长认为校内课后服务只是一个学校帮忙“托管”孩子的任务式服务,家长在接受校内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认为学校只需要提供基本的安全看管服务即可,以至于校内课后服务没有真正发挥到“教学作用”。


   法:

  1.加强民办学校举办者对校内课后服务的责任意识,校内课后服务作为我市教育的重要民生实事之一,民办学校举办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校内课后服务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学校主体责任,担当作为,确保全面推进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考虑到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举办场所,根据课后服务性质,第三方机构可适当支付民办学校举办者场地租金等成本支出,职能部门给予民办学校适当的财政补贴,减轻民办学校的经济成本,从而提高民办学校举办者对校内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2.提高民办教师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对有特长、有能力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教师,适当进行补贴。校内课后服务一般由第三方机构教师进行教学,但由于民办教师相对而言更加清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心理特点,部门校内课后服务可适当由民办教师与第三方机构教师合作辅导,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学校办校特色,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优势结合,因材施教,把校内课后服务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提高校内课后服务的质量,发挥教学作用。
  3.家校联动发挥家长优势,探索开设“家长课堂”,充分利用不同家长群体的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探索开设“家长课堂”,参考豆荚学校模式,由具教育教学资质的家长轮流辅助组织课后服务教学活动,增强家校互动交流,扩大学校课后服务人才资源。

提案者: 麦良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