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因地处广州以东、盛产莞草而得名,珠江入海口的沙田大片滩涂则成为莞草生长兴旺的宝地。距今2000多年马王堆汉墓已有莞草坐席出现,南北朝《宋起居住》佐证东莞已大量生产莞草席。悠悠千年的莞草,便是沙田乃至东莞历史长卷中最为重要的时代印记。
       近年来,沙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莞草文化保育工作,深耕本土非遗文化传承,获国家、省、市聚焦关注,也获得了群众一众好评。特别是探索恢复莞草种植,传承莞草种植、编织技艺,以莞草种植基地、文化艺术中心为根基,重新梳理以莞草为代表的水文化血脉,不断拓宽莞草文化与旅游、教育等多领域有机融合的渠道,不断创新文化载体,让莞草这一“活化石”再现活力,为沙田的发展赋能。
       如今,曾经作为农业经济主要收入来源的莞草种植及编织,已濒临绝迹。同时,沙田莞草种植以老艺人护理种植基地为主,这种靠体力和传统种植的方式逐渐不受年轻一代的关注,培育莞草种植技艺新一代传承人面临一定的难题。此外,尽管沙田研发出一批莞草编织文创产品,但如何推动产品的销售和量化生产仍存在薄弱环节。


   法:

       文化是地方的灵魂,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属于自己的文化,对于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沙田镇更是如此。经过近年来的创新探索,沙田的莞草文化品牌仍显稚嫩,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可期。大力支持沙田镇持续擦亮莞草文化名片,形成独具东莞特色的莞草文化产业全链条。
        一是扩大莞草种植规模。加大市级层级政策支持沙田镇在原有基础上,围绕莞草保护,扩大莞草种植面积,打造东莞大型莞草种植示范基地,进一步复原莞草的种植、破草、晾晒等传统手艺,从根本上解决莞草文化传承的源头问题,推动“沙田莞草种植技艺”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二是打造莞草观光体验景点。撬动全市优质文旅资源,以莞草种植基地为平台,通过“东莞市莞草种植与编织工作站”、莞草“妇创坊”、莞草第二课堂等文化艺术实践工作坊,打造集以科普、旅游、观光、消费、研学为一体的本土文化体验点。联合教育部门、学校持续开展“馆校共建”活动,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小学生来到莞草种植基地体验收割莞草、编制莞草制品、绘制莞草创意画,助推莞草文化传承与弘扬。把莞草种植基地与龙舟公园、文化艺术中心形成文化阵地矩阵,以绣花功夫将“美丽景观”和“文化元素”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特色文化展示平台,对提升沙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打造莞草文化产业链条。大力扶持莞草种植、编织非遗传承人,不断为莞草文化传承增添活力。继续与文化艺术中心形成联动,设立专门的莞草编织加工、体验、展览场所,与有关文艺类高校、机构合作对莞草编织技艺进行提升和完善,探索推出系列的莞草文创产品,进一步推动莞草种植、编织的传承。同时,在成功注册“莞编坊”商标的基础上,深化与文化创意公司合作的战略合作,立足沙田文旅资源,注入美术时尚等元素,深入研发莞草文创产品,寻求文创产品量产和进入市场的突破口,形成莞草文化的产业全链条。同时,继续研发推广“莞草牛”“莞草虎”“莞草兔”等系列文创产品,做精做细莞草主题视频,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宣传推广,将莞草文化传承下来,惠及更多的群体。

提案者: 王颂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