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莞出台了《东莞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高标准规划职教“十四五”蓝图。“十四五”时期,东莞将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加快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近日《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东莞被正式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城市试点,东莞共有108家企业成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型建设培育企业。
一、东莞市制造业人才和职业院校建设的基本情况
根据《东莞市制造业人才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20年底,东莞制造业从业人员总量突破420万人,占比总从业人口的59%。2021年全工业产业产值6319.41亿元。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东莞以制造业立市的根基,而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则是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学生13.93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3.82万人,毕业生3.31万人。中职学校28所(含技工学校7所),其中有国家级示范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0所,在校生8.44万人。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2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东莞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二、东莞市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实践过程中,院校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着“两张皮”。宏观层面,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格局尚未根本确立。产教融合仍存在理念未落到实处、校企协作效率不高、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配套政策和评估体系不足等问题;微观层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
办 法:
三、关于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推动东莞打造制造业人才培养高地的建议
1.充分宣传发动,共建公共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宣传国家政策,传递理念,改变认知,推动各级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资源和各类院校,试点建设若干与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配套、满足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实训需求、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产教融合型的公共实训基地,使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实训基地、教学团队、人才质量评价、专业文化六个方面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构建产教融合型的公共实训基地,加强产教融合基地的实效性。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全新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通过工商联牵头联合相关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探索实习就业与招工一体化、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人才培养模式“职场化”特点,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实现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东莞成为制造业人才培育高地。
3.多措并举,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制定奖励措施,打破“学校热、企业冷”的格局,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支持获批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利用自身设备、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发挥企业在行业上的影响力,举办或参与举办具有特色的、专业性、技能型院校,兴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产业学院),系统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稳定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发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示范引领作业,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打造多赢的产教融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