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2022年起正式迈入“双万”城市行列,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筑,提出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引领,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向创新制造强市迈进。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和发展之基,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务。近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近年在人才总量、人才结构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在招才、引才和用才方面,我们仍然存在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一是本地高校数量相对偏少,本地化培养的人才数量存在不足,新生技能劳动力中短期仍然要以引进为主;二是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自动化改造等深入开展,传统部门和车间可以提供的技能岗位必然会减少,要求发展新产业或转变经营模式来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三是城市配套总体上对比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暂未有突出的优势,还要找准特色和强化宣传,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对此,在人才强市战略上,我们当前仍要找准短板和发力点,特别是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要融合推进,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法:

  一是建议要加大力度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产业可以产生大量的高技术劳动岗位。2022年初,我市发布《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起“硬件制造”和“软件支撑”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我市软件产业虽然起点不高,但发展势头非常好。建议政府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产业服务业体系上,引入更多国内外优秀的软件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鼓励软件人才在东莞生根发展;出台相关政策,争取大企业把更多的软件部门和软件资源放回东莞,共同把东莞数字产业的生态做起来;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孵化和助力潮玩、元宇宙、新媒体等产业在东莞成长、做大做强。
  二是建议大力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该部分企业存量较大,要发展他们吸纳人才的能力。要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特别是对于业已完成集群的传统行业,如服装、家具、模具等,建议出台政策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设立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部门或子公司,进而在东莞形成和集中一批传统行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的优秀人才;同时,对于集群度比较高的产业,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打造行业服务平台,对接行业专才,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
  三是建议加大校企联合培养产业人才力度。目前,我市已制定《东莞市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2022-2024年),同时也在打造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建议拓宽校企联合培养产业人才的范围和数量,不仅由政府引导,对接更多的名校参与到联合培训计划,而且可以放宽学历层次的要求,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到企业学习,特别是到上述我们要吸纳人才的企业里面学习。另外,也可以安排产业专才到名校交流深造,打造好名校与东莞企业产学研结合、引才来莞的桥梁。
  四是建议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将“东莞智造”、“东莞创造”的名片更加深入地宣传出去,特别是要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等人才高地,吸引各地人才来莞就业、创业。对于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比较缺少的松山湖、滨海湾,要加大保障力度,统筹用好周边配建用房等资源解决好人才居住问题,给予产业人才子女教育、医疗方面的支持。同时,建议重点要做好文体设施方面的建设,提升东莞文化层次和居住体验。
  五是建议强化政府工作协同机制。强化工信、科技、人社和住建等部门的联动,在出台政策的过程中,把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作为工作中心进行全盘式考虑。简化和优化政策申报程序,让来东莞的人才更加容易感受东莞的服务精神,更好体现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魅力所在 。

提案者: 陈健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