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民生兜底、服务提质、创新提效,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初步成效,东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 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东府〔2020〕1号),聚焦民生福祉,提出“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着力保障残疾人生活,兜牢残疾人民生保障网”。
据《2020年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报告》显示,我国0-18岁儿童中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有300万,占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1%,而在全年龄段,我国现有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且每年新增20万。随着自闭症儿童数量日益增长,这个群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对自闭症儿童有一定的福利政策,残联机构、学校以及各种民办机构均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开展一定的干预治疗措施,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但是,目前社会对于自闭症患者的关注较多局限于儿童期,而成年后的自闭症患者会面临更多挑战。由于成年康复机构和支持性就业、庇护性就业的缺乏,许多成年自闭症患者普遍面临缺乏就业机会、缺乏合适的康养场所以及缺乏康养的资金等问题,被迫退居家中,情绪问题加重,而他们的父母也慢慢年老体衰,逐渐失去照料能力。
办 法:
据了解,目前东莞本土能够接收成年自闭症患者的机构寥寥无几,急需建立完善成年自闭症家庭生活保障模式,努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实现全国领先、全省示范。为此我们提出建议:
(一)鼓励以家庭为基础的代际支持。创造条件鼓励大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在父母的帮助下结婚组件家庭,过上正常的生活,解决自闭症患者的未来照料问题。
(二)组建社区家庭。推广社区家庭式的服务,3-5个自闭症患者生活在社区的同一个单元房里,每个社区家庭配备一名生活助理。
(三)成立自主生活模式的康复中心。3-4个自闭症患者共同生活在一个居民楼的一套单人房里,自闭症患者自主安排生活,从洗衣做饭、清洁房间到购物都是大家商议后分工合作,不配备助理,有问题可寻求社工帮助解决。
(四)开办寄宿制的康复托养机构。可以是公办,亦可以是民办等多种性质,培养专业人才,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全托照料服务。
(五)兜底医养结合模式。对于程度较重的成年自闭症患者可长期居住于政府所办的福利院或精神病院,费用由政府补贴。
(六)试点准双养模式。允许成年自闭症患者随父母同在养老院生活,目的是将来父母离世后,自闭症患者仍能在其中生活作准备。
(七)开展成年自闭症患者职业化培训。对于轻中度的能够通过培训掌握一定技能的自闭症患者,给予特别政策支持的职业培训,让他们具备力所能及的就业技能从而获得工作岗位。对接纳自闭症患者的单位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需政府强调对自闭症患者职业化培训的多样性和多极化,在对企业实行针对性培训中添加与自闭症相关的知识以消除雇方的误解,增加工作过程中的指导帮扶,提升自闭症人士的就业机会。
(八)健全家庭健康保险保障制度。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针对自闭症人群及家庭的险种,如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意外保险、护理保险以及自闭症患者养老保险等,以解决自闭症患者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