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大环境因素影响,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使传统外贸模式增长动力不足、空间压缩,企业面临外贸订单减少、成本压力、产业配套等挑战。
  以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等为代表的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催生外贸新场景、新消费、新服务和新渠道,更以数字经济、新一代尖端技术、现代服务体系和资本密集型等为特征,已成为推动外贸增长、拓展外贸空间、拉动产业集成发展的新动力。东莞是外贸大市,虽受外贸形势多变影响,但东莞在外贸体制、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方面有独特优势,可借助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精准谋划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促进与传统外贸产业层面结合转型,优化升级东莞外贸新格局,增强外贸竞争力,推动外贸稳定提质的可持续发展。


   法:

  一、加快配套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创新营商环境,完善制度保障。加强外贸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方向、关键领域规划,围绕财税支持、物流保障、通关便利化、市场监管、跨境支付结算、法律援助等方面持续推动政策扶持、管理和服务集成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调整,深入推进CPTPP、DEPA、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等多边合作,创造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网络,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速度和质量。
  二、加强面向周边国家的外贸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在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拉美非国家、中欧班列重要节点城市和东北亚地区建设东莞优质产品展览展示中心、东莞制造交易平台、进出口集散中心、市场采购贸易点和海外仓网络,构建完整的产品展销、品牌推广、外贸产业链、物流供应链等外贸体系,扩大外贸辐射国家和地区,壮大外贸规模。
  三、加快服务业外贸新业态发展。知识、技术等高端服务要素正成为外贸发展的重头戏,东莞外贸发展到了现阶段之后,应加快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外贸发展,进一步升级东莞的外贸产业格局。可打造一批服务业外贸综合生态园、外贸细分服务平台、特色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推动服务外包及服务出口业态发展;加速数字产业外贸链供应链发展,大力培育数字业服务出口业态。
  四、培育一批有较强带动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扩大外贸产业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产业园、绿色贸易示范区、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和畅通,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的局面;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鼓励跨境电商向综合保税区集聚落地运营,打造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构建外贸市场多元化体系。
  五、充分发挥港澳国际贸易优势,深化莞港澳外贸自由化合作机制和模式,以跨境电商等作为重要的外贸合作新业态新模式,引进港澳元素共建东莞外贸平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整合莞港澳外贸资源和东莞产业配套资源优势,构建大湾区跨境电商外贸中心、国际货物交易平台、莞港澳外贸物流园、港澳外贸新业态创业基地等外贸项目,集聚港澳平台经营商、配套服务商,推动东莞与港澳在高端服务业、航运物流服务、跨境直通货运的外贸合作,打造大湾区外贸新业态高地。
  六、推动外贸业态数字化建设。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提升外贸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加快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B2B2C跨境电商建设,推广“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的跨境电商新模式,利用线上、数字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并引导主播、直播经济等外贸新零售模式发展;推进跨境电商供应链、物流网络、仓储和在线生产、需求定制、销售服务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提案者: 林达礼

财政局
  市商务局: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045号提案《关于高水平谋划建设重点外贸平台,积极布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议》收悉。提案建议第一点提出“加强外贸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方向、关键领域规划,围绕财税支持、物流保障、通关便利化、市场监管、跨境支付结算、法律援助等方面持续推动政策扶持、管理和服务集成创新。”结合财政职能,经研究,现就提案相关建议,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为了增强我市外贸竞争力、推动外贸稳定提质可持续发展,我市2023年预算安排2.29亿元进一步巩固跨境运输通道,促进跨境运输“提质效、降成本”;安排1亿元支持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模式新业态,稳定外贸基本盘;安排2405万元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独立站、直播电商和海外仓等项目,助力企业产品推广;安排990万元支持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推动服务外包出口升级.

  对于本提案提出的相关建议,建议贵局下来结合我市外贸形势,依托重点外贸平台建设、跨境电商应用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入研究并优化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综合施策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市外贸提质增效,市财政在资金可承受范围内做好相关扶持政策的资金保障工作。


东莞海关

  东莞海关就“关于高水平谋划建设重点外贸平台,积极布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议”议案反馈相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用好用足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因企施策做好企业服务。在东莞海关开展的“关助力”专项行动中,关领导带头一对一挂点联宇、尚睿等新业态龙头企业,联络专员提供一对一政策指导,并及时高效为企业解决通关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多次联合地方商务部门召开政策专题宣讲会,指派海关业务专家对海外仓业务和相关配套措施进行解读,对有需求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帮扶,提振企业开展业务信心。
  二是提档升级,丰富跨境电商业务形态。做好9610直购进口业务监管服务工作,完善9610直购进口监管流程与方案,大力发展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贸易模式,实现海外仓备案“线上”办理,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海外仓备案,支持引导有需求的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精准服务企业,对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帮扶,积极协助企业开展海外仓业务。
  三是支持东莞国际邮件互换局拓展业务形态。完善东莞国际邮件互换局场所改造方案,指导邮政企业申请公路运输类快件监管作业场所相关工作;支持互换局拓展本地跨境类仓储客户群,出于成本低洼优势,大部分电商、物流商都选择在东莞建仓,该类企业是东莞跨境电商服务企业的潜在大客户,后续互换局将按照市场+网运+营业部三者联动的“铁三角”模式开展仓储客户100%走访,大力促进业务增量。


商务局
  尊敬的林达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水平谋划建设重点外贸平台,积极布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东莞海关、市财政局、市台港澳事务局等有关部门,经认真研究提案有关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多次强调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业态。为进一步培育我市外贸发展新优势,打造外贸发展新动能,我市注重在强化政策扶持、构建外贸体系、发展服务业、培育产业集群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推动全市外贸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市外贸稳定提质可持续发展,商务部门牵头制定实施《东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外贸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巩固跨境运输通道、培育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助力企业产品推广、推动服务外包出口升级等方面均安排了专项资金,给予企业实
  实在在的资金扶持,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22年,全市出口信用保险企业累计服务支持企业出口规模约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9%,帮助企业减少损失约2.4亿元,服务企业家数超过5600家。全年累计发动超过800家企业报名参加近40个“粤贸全球”线上境外展项目,组织93家企业包机参加3个境外展,意向成交金额13亿,组织莞企莞货参加14场境内“粤贸全国”展会项目,意向成交额达125亿元。大力提高“莞港水运专线”运量,累计完成进出口集装箱26余万标箱,服务超2400家企业。此外,海关部门牵头开展“关助力”专项行动,一对一挂点新业态龙头企业,一对一提供政策指导,及时高效为企业解决通关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多部门联合召开政策专题宣讲会,进行政策和业务解读,对有需求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帮扶,有力地提振了企业开展业务的信心。
  (二)构建外贸体系,开拓新兴市场。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切实把握RCEP机遇,全力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2022年,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528.1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25.3%;全市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4228.8亿元,占全市30.4%。目前,东莞莞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已在南非设立东莞商品境外展销中心--南非展销中心,为多家东莞企业借助展销中心平台,宣传东莞制造品牌和产品,在海外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寻找到贸易投资合作的更多商机。截至目前,全市有20家企业在17个国家/地区共设立了46个海外仓,累计服务企业数量约2.9万家,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市海外仓业态良性发展。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818.6亿元,同比增长11.3%;市场采购贸易出口725.1亿元,同比增长29.2%。2023年一季度,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89.17亿元,同比增长94.84%;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05亿元,同比增长83.19%。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升级外贸产业格局。在国家、省、市各级扶持政策引导作用下,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服务外包企业注册数量及从业人数不断增长、业态结构不断优化、发包方国家(地区)数量不断增多、产业主体不断丰富的态势。 新科、科劲、维沃等一批龙头服务外包企业市场竞争实力逐渐增强,松山湖高新区、莞城科技园、常平科技园、大朗镇创意产业园、南城天安数码城等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初见产业集聚效应。
  (四)培育行业龙头和产业集群,扩大集聚带动效应。全面推进建设电商产业园区,以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园区为引领,以虎门、凤岗、长安等镇街的园区为支撑,初步建成“1+N”的园区集群体系,形成了东城、南城、常平、沙田、长安、凤岗六大海关监管区域,以及清溪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虎门港综合保税区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高质量建设虎门港综保区,2022年,虎门港综保区累计进出区总货值(含一二线)2116亿元,同比增长31.7%。同时,综保区的电子元器件集聚中心初见成效,2022年,综保区内飞力达、联易达两家公司合计完成电子元器件进出口额达853.2亿元。按照《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年- 2025年)》要求,指导我市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制定工作计划,梳理重点项目清单,有序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省、市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打造产业平台、培育新业态、开拓新路径,全力以赴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为我市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培育联通全球的贸易新业态。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提速,加强利好政策落地推广,重点支持独立站、海外仓、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直播新业态、新模式稳健发展。紧抓阿里巴巴跨境零售出口全球服务中心项目、菜鸟网络大进口华南(东莞)区域中心项目、国家智慧物流骨干网华南核心节点项目等存量项目,着力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区“1+N”体系。高效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工作,依托大朗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行业商协会、优秀企业和各镇街(园区)商务部门等力量,扎实开展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试点。
  二是打造高能级外贸产业平台。打造电子元器件集散贸易中心,培育一批电子元器件供应链龙头服务商、分销商,建设一批公共型保税仓。推动虎门港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吸引世界知名企业设立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和采购销售中心,力争打造成为“东莞样板”。
  三是开拓“走出去”全球布局新路径。支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推动建设一批海外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物流基地、仓储基地,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支持优势企业加强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在主要海外市场建立独立站、海外仓,第一时间抢抓市场新需求。积极参与“粤贸全球”等活动,建立东莞商品境外展销中心,用足用好重点展会资源开拓境外市场。
  四是助力服务业外贸开辟新格局。加强各级利好政策宣传和落实,挖掘梳理并走访目标企业,宣传国家、市级服务外包专项奖励政策,鼓励辅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将内置服务业剥离。支持、指导协会有针对性举办服务外包政策培训活动,鼓励支持园区开展以服务外包为主题的企业研讨会、分享会。支持我市企业通过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会以及相关的RCEP成员国高峰论坛和推介活动等相关大型展会、官方活动扩大我市服务贸易国际影响力,拓宽服务外包企业业务发展渠道。
  以上答复,供参阅。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市场监管局

     市商务局:
  根据安排,我局是政协提案第20230045号《关于高水平谋划建设重点外贸平台,积极布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议》的会办单位。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不断增强质量基础设施效能。继续推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指导中检集团东莞分公司等单位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接下来将认定更多细分领域的市级NQI“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质量检测、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等基础支撑服务,为全市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技术支撑。
  二是加快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以及标准化能力建设,加大CCC认证自我声明实施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总局和省局的支持,全力支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机构申报国家级、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支持国内外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在我市开展业务,并设立实体机构,加强关键性、前瞻性、战略性质量技术攻关,促进先进技术标准应用和质量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政学产研深度合作。
  三是支持自主品牌培育工作。开展2023年卓越绩效管理优秀单位评选,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择优推荐参选国家、省、市政府质量奖,树立质量品牌标杆。目前,全市共有省政府质量奖(含提名奖)获奖组织8家、市政府质量奖(含鼓励奖、提名奖)获奖组织53家。实施商标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商标品牌培育,2023年鼓励不少于10家重点企业开展商标品牌诊断策划项目,支持不少于3个产业聚集区打造区域品牌示范区。


市台港澳事务局

     市商务局:
  根据市政协提案20230045号《关于高水平谋划建设重点外贸平台,积极布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议》的内容,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现将我单位支持台资企业开拓电商市场的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组织台资企业参与“台商走电商”活动
  为深入开展“惠台暖企”行动,帮助在粤台企参与我省20个战略产业集群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省台办厅围绕数字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发展、先进制造等专题,持续主办“台商走电商”专题研修班。自2018年起,我单位已累计组织近60名在莞台资企业代表参与“台商走电商”活动,鼓励支持台企台商及台企员工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帮助台企台商建立实体经济互联网思维模式,加深对电商平台的理解和应用,提升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的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助力企业在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等领域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二、大力支持云端台博会建立与发展
  为打造“永不落幕”的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助力展会向国家级展会迈进,自2020年起我单位持续支持市台商协会建设“云端台博会”线上平台。平台借助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采用实体展览加云端商城双融合的形式,实现台博会展会有效衔接网上商城,延续展会效应,全面带动台资企业融入电子商务市场。截至目前,“云端台博会”平台已累计上线过千家台资企业,财政相关补助达125万元,为台资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产品推广、行业对接、商业培训等,助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曝光度,以线上线下双融合模式为台资企业拓展内外销市场。

办理单位: 市场监管局,市台港澳事务局,财政局,商务局,东莞海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