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大环境因素影响,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使传统外贸模式增长动力不足、空间压缩,企业面临外贸订单减少、成本压力、产业配套等挑战。
  以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等为代表的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催生外贸新场景、新消费、新服务和新渠道,更以数字经济、新一代尖端技术、现代服务体系和资本密集型等为特征,已成为推动外贸增长、拓展外贸空间、拉动产业集成发展的新动力。东莞是外贸大市,虽受外贸形势多变影响,但东莞在外贸体制、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方面有独特优势,可借助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精准谋划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促进与传统外贸产业层面结合转型,优化升级东莞外贸新格局,增强外贸竞争力,推动外贸稳定提质的可持续发展。


   法:

  一、加快配套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创新营商环境,完善制度保障。加强外贸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方向、关键领域规划,围绕财税支持、物流保障、通关便利化、市场监管、跨境支付结算、法律援助等方面持续推动政策扶持、管理和服务集成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调整,深入推进CPTPP、DEPA、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等多边合作,创造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网络,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速度和质量。
  二、加强面向周边国家的外贸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在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拉美非国家、中欧班列重要节点城市和东北亚地区建设东莞优质产品展览展示中心、东莞制造交易平台、进出口集散中心、市场采购贸易点和海外仓网络,构建完整的产品展销、品牌推广、外贸产业链、物流供应链等外贸体系,扩大外贸辐射国家和地区,壮大外贸规模。
  三、加快服务业外贸新业态发展。知识、技术等高端服务要素正成为外贸发展的重头戏,东莞外贸发展到了现阶段之后,应加快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外贸发展,进一步升级东莞的外贸产业格局。可打造一批服务业外贸综合生态园、外贸细分服务平台、特色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推动服务外包及服务出口业态发展;加速数字产业外贸链供应链发展,大力培育数字业服务出口业态。
  四、培育一批有较强带动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扩大外贸产业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产业园、绿色贸易示范区、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和畅通,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的局面;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鼓励跨境电商向综合保税区集聚落地运营,打造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构建外贸市场多元化体系。
  五、充分发挥港澳国际贸易优势,深化莞港澳外贸自由化合作机制和模式,以跨境电商等作为重要的外贸合作新业态新模式,引进港澳元素共建东莞外贸平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整合莞港澳外贸资源和东莞产业配套资源优势,构建大湾区跨境电商外贸中心、国际货物交易平台、莞港澳外贸物流园、港澳外贸新业态创业基地等外贸项目,集聚港澳平台经营商、配套服务商,推动东莞与港澳在高端服务业、航运物流服务、跨境直通货运的外贸合作,打造大湾区外贸新业态高地。
  六、推动外贸业态数字化建设。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提升外贸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加快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B2B2C跨境电商建设,推广“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的跨境电商新模式,利用线上、数字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并引导主播、直播经济等外贸新零售模式发展;推进跨境电商供应链、物流网络、仓储和在线生产、需求定制、销售服务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提案者: 林达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