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结构发生改变,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增速持续上升,近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8%。依据当前55-65岁人口基数以及55岁之后各该年龄段内人口死亡率,预计未来十年65岁老龄人口可增长至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也将持续攀升。与此同时,15岁以下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则呈现缓慢下降态势,“老龄化”与“少子化”成为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背景的关键词。从家庭单元角度来看,人口变化结构带来家庭抚养负担增加。一方面2020年中国家庭总抚养比达45.9%创近20年内的历史新高;另一方面,中国老龄人口抚养比持续攀升,20年内增长近一倍。随着中国家庭单元规模逐渐减少,家庭养老的人手压力逐渐凸显出来,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已难以为继。
  家庭结构转变带来养老人手压力,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1、养老服务需求大,居民对养老服务的倚重程度增加,老年服务资源需求旺盛。根据中国老龄办2015年发布的抽样调查结果全体老人需要照护的人群比例由2000年的6.6%上升至15.3%,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照护的比例增加至41%,较2000年上升近一倍。老年人需要照护的比例上升趋势迅猛。反观供给端,截至2021年,养老床位现存总量813.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0张,与十三五规划目标仍有相当距离。且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高达近50%,这也进一步压低了市场的有效供给量。根据供需缺口试算结果,保守预估中国养老照护缺口约为85%。
  2、截至2021年末,中国65岁以上老人达到2亿人,其中半失能及失能老人占比超20%。以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比例1:4计算,以全部失能老人为计算基础,养老护理人员需求量可达1000万名。即使以照护床位位计算基础,养老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需达到200余万名。而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2.2万名,缺口至少为170万。目前居家养老市场内大量提供上门养老服务的人员为家政服务人员兼任,因此,其护理动作专业性、护理器械针对性以及服务定价合理性等多方面均存在局限。
  3、目前许多职技校均有设立护理专业,甚至是老年护理专业,但毕业生基于就业渠道及就业方向的考量并未真正进入养老护理行业,主要原因还是受就业环境及收入水平的影响。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现针对加强老年护工人才队伍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议:


   法:

  1、加快推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增加养老护理专业招生规模规划,优化学校专业规划布局。要深切落实专业建设项目保障。要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细化专业学科,确保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
  2、建立更健全的考级认定培养机制。我国现有老年护理师证的考级机制,希望能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更细化更完善的认定机制,考虑如何与学校此类专业毕业证无差异认定。
  3、快速推进老年护理专业毕业就业引导工作。建议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快速推进本市现有护理专业毕业就业引导工作,推出老年护理就业扶持相关鼓励政策,积极鼓励学生进入老年护理产业,解决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失的难题。
  4、加强开展现有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分级落实培训计划,加强落实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消防安全等内容培训。

提案者: 张品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