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治理能力提升等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2022年11月联合启动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的改版工作,将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乡村建设治理数字化、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乡村数字文化、智慧绿色乡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内容、丰富案例,更好地指导各地建设数字乡村。
按照我市提出的目标,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提升,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根据东莞市目前的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来看,偏向于美丽乡村的基础环境建设等方面,而其它数字化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果并不突出。
一、东莞乡村地区数字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东莞是典型的城乡结合特色区域,最适合发展城乡融合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天然的时间、空间优势。对于乡村数字经济而言,数字化可以赋予农业、农村发展更多的附加值,升级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能、提升城乡更深入的融合发展。
二、东莞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投入资金不足
随着近几年抗击疫情的需要,从现有的乡村振兴工作执行来看,因为缺少建设资金,乡村的发展建设相对滞后,尤其在数字化领域,基本上没有规划投入的预算,使得乡村经济的活力没有被积极的调动起来,形成城乡发展的合力。
三、东莞缺少数字乡村建设的示范典型
目前全国的数字乡村建设示范,都在江浙一带,珠三角普遍缺少示范性的数字乡村样版工程。因为没有好的参考,没有典型成功的案列,所以,长期以来制约着广东地区数字乡村的建设成果。
办 法:
一、加强乡村数字化投入,建立典型示范
在数字治理、数字环境、数字服务、数字农业、数字党建、数字安全、数字康养、数字电商等方面,加强乡村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盘活乡村资产,带动产业振兴高水平发展。在东莞集中资源新建3-5个有代表性的数字乡村示范村,带动当地的治理、人文、旅游、农业科技、数字技术和城乡融合发展。对于广大的乡村地区,示范典型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也是技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东莞区域内,选择有条件的村,优先建设数字乡村的示范案列样版,有着重大的经济发展意义和政策导向作用。
二、做大做强本市乡村数字经济规模
2020年我国农村数字经济的规模是5778亿元,根据整个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速度分析预判,到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26万亿,在整个数字经济中的比重正逐年提升。藉此培育一批本土化的数字乡村科技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当中,让科技企业扎根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让更多的人才和企业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当中去,增强全市数字经济体量和活力的同时,往外延升开拓全国市场,引领全国数字乡村的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