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滨海湾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为此,建议东莞滨海湾新区立足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顺应环珠江口各大平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态势,顺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香港合力打造粤港先进制造高质量发展合作区。
一、意义和基础
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范围内,已布局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国家级重大平台,开展与港澳现代服务业、科创等领域的合作,但在与香港开展先进制造业合作方面,还存在空白区域。滨海湾以粤港制造业融合发展为抓手探索建设粤港先进制造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具有坚实基础,也能补齐新形势下粤港在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短板。
(一)有利于服务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科技创新尤其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优势突出,规则机制与国际深度对接,但香港科技成果转化空间与产业化应用不足,“再工业化”离不开大湾区制造体系的支撑。东莞制造业发达、土地空间广阔,但制造业部分关键技术环节仍受制于欧美,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亟需加强。创建粤港先进制造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有利于发挥莞港各自的优势,构建与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推进香港服务“再工业化”,增加“香港制造”的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二)有利于提高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与稳定性。一方面,有利于应对“逆全球化”贸易压力。可以促进国内先进制造产品通过香港这个对外贸易“超级联系人”快速融入国外大循环,同时国外的资金、科技、产品等要素可以以香港为中转站、以莞深为通道,快速融入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科技“卡脖子”难题。东莞是全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且拥有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平台。香港拥有世界一流大学集群、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六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两地可以联合突破先进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促进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
(三)有利于提升大湾区先进制造发展水平。粤港可以在先进制造业人才政策、人才资源共享、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打造体制机制灵活便捷、创新交往频繁活跃、人员流通高度自由的全球创新人才社区,将香港青年和境外优质资源要素引进大湾区,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先进制造发展水平。
办 法:
二、具体建议
(一)建设粤港先进制造与科技创新融合基地。探索在滨海湾建立在莞港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吸引港资企业在滨海湾发展新总部、新业务、新模式,打造香港制造业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融入国内产业链的服务枢纽。探索集中建设香港高校的大学科技园,依托东莞强大制造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专向承接香港高校的科创成果在新区转移转化。
(二)建设粤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基地。加速推进香港服务“再工业化”与东莞先进制造“服务化”趋势结合,打造服务型制造枢纽。
(三)建设粤港先进制造规划对接试验区。围绕制造业,重点在制造业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科技研发、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往来自由便利等方面,加强与香港的规则对接,最大限度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争取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进计划,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