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事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019年0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
  开展好体育教育,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促进学生体质,磨炼意志,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强国固基意义重大。目前,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呈现了很好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的不足:
  1、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镇街中小学在每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优良率不高(在50%以下),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因缺乏体育锻炼,校园中“小胖墩”“小眼镜”“豆苗芽”随处可见,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也容易引发心理素质的下降。
  2、存在体育教学质量不高、对学生吸引力较低的现象。表现为课堂教学内容缺乏连续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如初中体育中考由于应试,较多体育教师专门针对考试科目进行反复教学和练习,而其他与体育中考项目无关的教学内容设计较少,这往往会挫伤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学校存在重竞技轻普及的现象。出于考核或特色发展的需要,部分学校过于注重组建各类高水平运动队参与训练和比赛,出现了忽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普及任务要求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体育特色学校,不少学生对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不了解、未参与。
  4、体育教学在硬件设施、时间保障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校内的体育场馆缺乏维护,部分硬件设施老化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的发挥。部分学校由于校园面积狭小、扩容后学生数量激增等原因,学生活动场地不足。各类比赛或特色项目的训练占用了相当大部分体育运动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由于体育课时增加,有些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不能一步到位,兼职体育教师增多,一些学校在职体育教师工作任务比较繁重。


   法:

  1、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常规管理,优化评价体系。要督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体育运动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完善初高中学生体育考试评价体系,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既要考虑竞技性,又要考虑丰富性和趣味性。
  2、积极创新体教融合的方式,切实消减应试体育带来的一些负面作用。加强同体育部门、协会、校外体育俱乐部联动,创建“学校+俱乐部”“学校+体育协会”的体教融合新模式,增强体育教育的丰富性、趣味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完善机制,推动各校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特色项目,推动体育局、各类体育协会把一些优质体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3、加大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投入与保障,补齐教育、体育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校园运动设施设备增加、更新和升级;优化、督导学校体育运动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制度,让更多学生有时间、有器材参与体育锻炼;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强培训,促进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4、创新机制整合社会体育设施资源,提高利用率。推动全市公共体育场馆、社区优质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少年儿童开放;鼓励各校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建立并完善场馆的寒暑假开放服务体系,推动学校寒暑假为周边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

提案者: 黄增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