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踏上“双万”新起点,东莞坚守“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全面吹响“是人才、进莞来”引才号角,出台了系列引才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总体来说东莞学历人才占比与“双万”城市的定位还有一定差距。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国大学(指大专及以上,下同)文化程度人口有21836万人,占国内总人口比重15.4%。其中,东莞大学文化程度人才占常住人口比重仅13.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第50位;省内排第5位,低于深圳(28.85%)、广州(27.28%)、珠海(25.75%)、佛山(16.41%)等城市排名。
  综上,建议逐步提高学历人才占比,推动全市人口结构整体提升,为东莞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法:

  一、大力发展职高教育,提高职教高考大学生招生比例。传统高考大学生录取数量有限,一般来说考不上高中的孩子上大学难上加难。建议逐步转变职业教育模式,扭转对职高教育的固有观念,稳步发展职教本科,促进应用本科转型,加快推进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本科学校转型,积极鼓励独立学院转设,探索建设职教本科学校和应用本科学校,让“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有效缓解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让更多考不上高中的孩子有机会升学深造、提升学历。
  二、大力发展本地高校,想方设法自主培养本地优秀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主阵地在高校,就目前来说东莞缺乏有竞争力的高等院校。建议逐步加大本地高校发展扶持力度,推动东莞理工学院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进程,加快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提高本地高校知名度、吸引力,培养更多适应东莞“双万”新起点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历人才。同时,积极引入国(境)内外知名高水平院校,逐步提升本地院校竞争力,提高学生招录规模,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智力和人文支撑。
  三、大力引进学历人才,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来莞就业创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单靠本地培养的人才远远无法满足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议从提升东莞综合竞争力入手,进一步塑造良好城市形象,营造宜居宜业、惜才爱才浓厚氛围,不断提高东莞的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出台更加包容的引才政策,逐步放宽条件、提高引才补贴标准,重点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同时,积极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加强人文关怀,为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让广大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四、大力鼓励学历提升,逐步提升现有人才整体教育程度。当前东莞市人才总量占常住人口比重约为27%,在莞就业创业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高中以下学历。因此,建议出台更加合理的补贴政策,鼓励在莞就业创业人员尤其是在生产一线人员进行学历技能提升,对东莞户籍或者在莞工作一定年限的加大扶持力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动员本单位工作人员进修提升,尤其是教育、医疗、科研机构等行业,同时在人才引进的时候适当提高学历要求,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

提案者: 道滘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