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入和深莞都市圈建设日益加速,为促进莞深两地政务服务合作,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工作方案》(粤办函〔2020〕286号)等文件。可预见,实施“深莞通办”政务服务合作运行,是推动莞深两地高度融合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全市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一项重要保障。莞深政务服务未能完全实现“莞深通办”,阻碍了促进深莞都市圈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便民服务。在推动“深莞通办”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政务数据区域一体化差异性大。从2019年开始,深莞两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合作,取得了系列成果,但由于莞深两地政务数据没有互通,部分前置性的数据审查无法完成,导致还存在大部分的事项无法实现跨区域通办。
二、政务服务惠普便捷性不够。全市多个镇街与深圳地区签订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合作协议,并且各自的协议业务范围内容不同,没有统一的服务范围。同时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没有形成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推进还不够畅通,无法形成“一键查找”,满足不到群众实际需求。现行的通办事项目录里面没有完全普及跟群众两地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南部9镇跟深圳毗邻,大多数群众还是选择当地申办。
三、政务数据化业务标准不一。申请人虽可跨区域就近递交申请材料,但由于业务范围、标准不同的限制,异地办理很多时候只能是“代收件”,并且事项经过流转后办理时间较长,导致群众办理事项不便。同时平台操作流程不够优化简捷。
建 议:
一、建设“深莞通办”平台支撑。持续完善数据互通建设,建立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机构,实现全省政务数据网络互通,整合莞深数据信息资产,通过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推动“深莞通办”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满足需要申请人分别到不同地方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改由一地受理申请、两地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通过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实现申请人只需到一地即可完成。
二、拓宽“深莞通办”业务范围。加强业务调研,深度剖析两地居住群众的潜在办事需求,根植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实现的跨城办理事项,全面打通跨城通办的壁垒,提升两地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同时,在社保养老、人才引进、住房保障、医疗教育许可等民生事项持续拓宽通办范围,助力深莞协同发展。
三、互认“深莞通办”业务标准。加强莞深两地协调,构建高效数据共享协调机制,规范数据共享供需对接使用、安全管理、技术支撑等制度流程,实现莞深事项通收通审核满足“深莞通办”数据需求,优化调整“深莞通办”事项业务规则,明确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办理时限、发证方式、收费标准等内容,统一办理流程和办事指南。
四、加强“深莞通办”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政府宣传媒介,及时准确公开“深莞通办”可办理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及各类服务信息,让群众能够精准解读相关政策和操作流程,切实提高莞深两地群众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深莞通办”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