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管理水平也就随之提升,但在财政收入大幅度提升的背后,政府如何在完善社会治理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特别是在跟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交通问题,如何改善和解决停车位问题就变得迫切和重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渐富裕,自驾购车需求量迅猛增长,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群众机动车出行的比例大幅提升。路边随意停放、抢占人行道停放等乱象普遍存在,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东莞普遍存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塞车和公共场所停车困难问题。由于我市地面平面停车场居多,缺乏容量大、体积小的立体停车场以及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形式单一,停车场土地利用率不高。现有停车位已无法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出行需求。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小区通道停车的问题日益严重,“停车难”已成为困扰城市管理和群众出行的突出问题。
建    议:
  一、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一是发展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适度增加公交、地铁运营时长及高峰时期班次,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二是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出行”,鼓励步行、共享单车以及公交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出行,引导改变群众的出行习惯。

  二、盘活现有车位存量。一是加强管理提升停车效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交通警察等部门,对非机动车占用车位、商家私设停放标识、不规范的停车等现象要加大执法力度,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还公共停车位于民。二是开放非机密性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允许群众在非工作时间将私家车停放在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实现停车资源共享,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使用效率,缓解停车难压力。

  三、采用“互联网+停车”手段实现停车信息化管理。搭建智慧共享停车云平台,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各类停车设施(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楼等),在扩充总量实现有效供给的基础上,通过手机APP、停车引导牌等设施打通停车“信息壁垒”, 为群众提供查询车位、预约车位、停车引导、车位共享、反向寻车、智能充电以及移动自助支付等更便捷、更高效的停车引导服务;消除停车“信息孤岛”,提高城市停车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停车时间成本,待停车辆及时入库,客观上起到了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的作用。实行停车差别化收费,对街面临时借道停车位实行分区域、分时段定价收费。统一收费人员服装和工作证。

提案者: 袁邦湖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