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旧址于1978年5月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东莞市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学习革命战争史,弘扬东纵精神不可多得的史实场地,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对国人,尤其是中小学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理想的场所。从2006年0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经十五年过去了,除遗址里面的活动场所得到部分修缮外,外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周边不断修建的楼房使本就狭窄的街巷变得出入更加不便,所以提出关于“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遗址外围没有划出区域,使得周边的居民的房屋越盖越靠近遗址,任这样发展下去,之后再去规划可能会更加困难。

  2.缺少明显的标识,就连路边的牌子也是很不醒目,如果没有足够的细心就很难找到,遗址入口的标牌更小。

  3. 参观遗址出入的路弯弯曲曲,车辆出入很不方便,进去后停车更难。

  4.没有进行绿化及美化,没有统一的有关抗日先烈的事迹介绍场馆,使遗址显得低端不上档次,没有充分发挥全国重点文物的作用,很大程度失去了它本身的宣传及教育功能。
建    议:
  1.统筹规划,使基地建设具有前瞻性。

  教育基地的建设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文化、宣传、城市规划、大岭山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对基地的建设进行规划,包括周边的绿化、美化,出入道理的拓宽,大门、展览厅、讲堂等等的修建,要庄严、厚重、宽阔,要配套功能齐全,使基地建设既符合当地的特色又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基地建设的需要。

  市、镇财政部门应该对基地的建设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基地的需要,既保留历史原貌又彰显当代社会发展的成就,

  3.加强宣传,弘扬东纵精神。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多媒体 等平台挖掘莞邑大地的历史素材,可以利用路边宣传栏、路标等途径大力宣传抗日根据地旧址,宣传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事迹,用身边的历史事件对市民进行红色教育更有说服力,同时也扩充了进行红色教育的渠道。

  4.充分利用基地,多开展一些活动。

  文化、教育等主管部门,多组织一些活动,像征文比赛、祭奠革命先烈、红色教育月、抗战大讲堂等等的活动,充分利用抗日根据地这块阵地,把红色教育落到实处,把弘扬抗日精神的活动贯彻到一年四季。

提案者: 大岭山镇政协小组

大岭山镇政协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第20220194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大岭山镇等意见,现答复如下: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根据地旧址,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依托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建设而成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设置水平最高的抗日战争类博物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见证地、东莞抗日的写真地。
近年来,我市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对红色遗产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积极开展多元宣教活动和研学实践教育,创新形式在基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和弘扬了红色精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东莞市反腐倡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15年荣列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会员,是华南地区红色旅游热点之一。大岭山镇实施“七个一”红色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多个红色主题文艺精品分别获奖,成果显著。市教育局3门革命传统教育研学教育课程均获省二等奖。
一、做好硬件保护升级
(一)规划保护为要。编制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文物保护规划,使旧址的保护利用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市、镇配套专项经费,全面修缮、复原旧址文物本体,并坚持每年进行局部保养维护;为确保文物的完好率,编制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保养维护工程设计方案,计划全面开展旧址保养维护工程。
(二)设施全面提升。为向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021年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基本陈列《东江铁流 南粤旌旗》全面升级、重新开放,新增了游客中心、停车场、览翠亭、栈道等设施,并入选广东红色文旅护照十大打卡单位。为积极推进大岭村“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大岭山镇投入1.98亿元推动“一道二桥三中心多节点”项目建设,投入近4000万元对红色革命遗址周边道路、旧址内空置土地进行整治提升、绿化美化。
二、活用红色文化资源
(一)活用文博场馆,打造红色阵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在会议室旧址陈列了《东江纵队历史图片展》,在操场旧址增设《东江儿女》主题雕塑,赋予旧址村落更多文化艺术氛围及内涵,依托旧址精心打造“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系列活动、“东纵第二课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馆校合作教育实践活动品牌,组织青少年学生在旧址沉浸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以东纵精神为平台、规模较大和设施完善的多功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大岭山镇将地方党史、红色故事融入到党课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党课进旧址”,一起重温大岭山的光辉历史,感受红色土地上的巨大变化和建设成就,2021年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51场、专题党课922场。
(二)开发红色线路,推动文旅融合。整合我市红色文物资源,串联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文物点策划东莞“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历史文化游径,并入选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推出10条“走读红色东莞”主题旅游线路,大岭山红色研学路线也在其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累计超过78万人次游览。省市各级党报、网站、客户端,以及各类传统媒体、自媒体纷纷进行报道、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媒体报道链接超过200条,估算全网阅读量超50万人次。五一期间,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作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制作手绘旅游地图及电子地图,以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和大岭红色美丽乡村为重点,串连各个革命旧址、图书馆红色书屋和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出若干红色文化线路,推动红色旅游向纵深发展。
(三)设立红色书屋,筹建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在大岭山图书馆设立了红色书屋,共陈列5325册图书,是目前全市最大的红色专题阅读区,已成为各党支部党建活动的“网红打卡点”。图书馆还对东江纵队红色文献进行全面调查、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筹建“大岭山之歌”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努力扩展大岭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开展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红色文化氛围提升工程。镇政府投入590万元,以“一路一带一轴一心”为主线,结合3D墙绘、主题雕塑、文化长廊、打卡互动场景等多种艺术形式,全面进行红色氛围营造,让旧址焕发出更闪耀的红色光辉。
三、拓宽红色文化宣传渠道
(一)深化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七个一”红色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让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取得累累硕果。其中本土革命题材纪录片《英雄母亲》以“革命母亲”李淑桓送七子参加抗战的故事为原型,在央视CCTV-7国防军事频道、“老故事”频道等多个频道播出,并荣获第27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建党百年”单元最佳纪录片。红色题材快板书《激战百花洞》获得东莞市第三届群众戏曲曲艺花会金奖以及2021年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戏剧曲艺)银奖、第十三届北京快板邀请赛二等奖。红色主题广播剧原创精品《护旗》与《柴房里传出的宣言》荣获2021年中国广播剧年会一等奖。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联合媒体开展“馆长说莞”“红色经典我来读”等宣传策划,结合“走读红色东莞”系列活动,由相关直属单位负责人为读者群众介绍本馆的“红色家底”。同时,开展“红色经典我来读”评选展播活动,组织32部红色经典作品诵读,在我局微信公众号推出,形成“领读+全体党员跟进阅读”良好氛围。大岭山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明大岭山”开辟了《大岭山红色印记》专栏,推出系列专题报道,摄制了一批红色革命歌曲MV,录制了一批朗诵音频。2021年大岭山镇在“学习强国”广东平台上被采用稿件513篇,全市镇街排名第一;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被采用13篇,全市镇街排名第四;当中的稿件绝大部分为红色题材作品。
(三)纳入校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我市印发了《东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工作指引(试行)》,将研学实践纳入各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好实践安排和课程开发,其中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为各年级每年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必修教育主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评选活动,打造了革命传统教育等6个主题的研学实践优质课程,并参加省级评选,其中3门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均获二等奖。编制了《2021年东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汇编》。
(四)创新红色故事宣传形式。成立镇党史学习教育文艺宣传队,开展文艺进基层演出12场,将红色歌曲《映山红》《东江纵队之歌》《大岭山之歌》带到基层,为党史学习教育插上“艺术翅膀”;组建镇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展30余场宣讲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六进”活动;组建党史学习教育百姓宣讲团,23个村和社区以“红色讲古台”的形式,组织一批革命老同志、地方党史达人,让古老木鱼颂党恩、“小鬼”重温烽火岁月等多场特色宣讲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用亲切的方言,在街头巷尾、田头树下讲述大岭山红色故事。
(五)成功举办第四届红色文化节。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历时8个月,共开展18项60多场活动,包括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红色主题阅读推广、“百年红”征文书法摄影比赛、全镇合唱比赛、“百人颂党恩”快板快闪活动等等,有效地加深了市民群众对大岭山红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让大岭山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期间,“大岭山之歌”合唱团在市合唱节中荣获镇街金奖第一名。
下来,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开展红色题材文艺精品创作、研学实践教育及各式红色文化宣教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度,推动红色文旅向纵深发展,做好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7月11日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岭山镇,教育局,住建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