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通过抓好“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来优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建议以解决企业群众关心的堵点痛点为目标,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数字政府为抓手,进一步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建    议:
    建议: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打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攻坚战
  (一)在放权提速上拓宽思路。一是以提升项目落地效率促进固投增长。目前我们东莞不缺项目,关键是要让项目尽快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等领域“多审合一”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将提升审批效率与正在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审批流程再造、审批时间压减上再下功夫,探索在基地内出台促进更多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投产达产等的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基地建设尽快出成效出亮点。二是以推进“证照分离”增创改革新优势。国家明确提出要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这“分”的是行政审批事项,突出法律性质的“分”、办理环节的“分”、管理方式的“分”。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证照分离”改革的推进力度,通过分类管理,最大限度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和“准入不准营”问题。三是以加快简政放权增强基层发展活力。以深化功能区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事项,把权力合理下放给功能区、给基层镇街,充分调动基层的主观能动性。要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严禁设立其他条件和壁垒,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真正做到还权于市场和企业,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
  (二)在便民惠企上多想办法。一是优化民生服务供给。要深入推进“一卡一证一线”改革品牌,连通医疗、金融、征信等涉及民生的各项政务应用,扩展公交支付、智慧校园等应用场景,让市民群众“一卡行东莞”。要大力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四免”优化,实现不少于1000个政务服务事项“应用尽用”电子证照、表单数据、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数字化成果。持续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标准,全面提升入学、就业、医疗、养老等基本服务保障的供给质量,着力满足各类群众的需求。二是加大通办力度。大力推进“全市通办”,在政务服务标准化的基础上,加快一体化平台建设。全面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莞家政务”品牌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办”“一门办”“一网办”“一码办”,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专项改革。
  (三)在薄弱环节上精准发力。去年,在广东省首次营商环境试评价报告中,东莞取得了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一的好成绩,但我们在企业开办、获得信贷、跨境贸易服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方面也还存在不少短板不足。希望能进一步经过与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团队的沟通,针对短板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部门、整改时限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下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以及第三方评价团队的沟通,充分借鉴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的同时,力争改出成效、改出亮点,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改。

提案者: 谢凯棠
返回
顶部